稻麦两熟农田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及原因分析——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稻麦两熟农田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的分析样区,应用地统计和GIS技术,对1982年、1994年、2000年、2005年四期土壤农化性状调查数据进行了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分析,探讨了不同地貌类型、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类型成土母质对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土壤速效钾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1982年~1994年速效钾平均含量由91.20mg/kg减少为73.63mg/kg,每年(加权平均)以1.26mg/kg的速度下降,1994年~2005年逐渐恢复到91.62mg/kg;速效钾含量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年上升速率平均为1.50mg/kg。 土壤速效钾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其理论模型均符合指数模型:1982年~2005年土壤速效钾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范围为48.48%~74.33%,说明经过长时间的耕作,施肥、田间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受母质、地形、气候等非人为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它们的空间相关性;变程从1982年~1994年由20.28km减少到8.32km,1994年~2000年增加到24.18km,2000年~2005年减少到8.18km,出现了一个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变程的减小说明变量空间分布的均一性减弱(也即相似范围减小),在大范围内的变异性加强,整体分布趋向复杂化,但造成两个时期土壤速效钾变程减小的原因有明显不同:1982年~1994年主要由于土壤钾素的极度缺乏,逐渐反映出土壤结构因素,从而增加了小尺度上的空间相关性,2000年~2005年主要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农户施肥差异大并且分布不均导致了空间最大相关距离的减小,增加了小尺度上空间相关性,使土壤速效钾变程减小。 土壤速效钾分布图和等级评价统计结果进一步解释了土壤速效钾在20多年问分布变化情况,为以后的农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分布总体来看:平原地区高沙土属的土种含钾量比较缺乏,丘陵山区含钾量高;1994年土壤速效钾分布比1982年有明显的大面积减少趋势,2005年土壤速效钾分布比1994年有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1982年的水平,但增长幅度和分布不均匀(图4.2)。对2005年土壤速效钾等级评价统计结果表明:74.76%的面积达到农业部测土施肥规定的土壤速效钾Ⅱ级(80~120mg/kg)标准,但其众数分布和平均值均在90mg/kg左右,处于Ⅱ级标准偏低的水平,而且据分析2005年土壤速效钾分布受人为影响较大,所以不能盲目的认为速效钾含量等级高而忽视对钾肥的施用,应该更重视钾肥的施用和管理。通过对1982年和2005年土壤缓效钾与速效钾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缓效钾与速效钾含量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4.4),说明研究区域内土壤缓效钾与速效钾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显著、敏感,土壤速效钾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缓效钾含量的变化:对缓效钾的含量分析,土壤缓效钾的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612.27mg/kg下降到2005年的541.30mg/kg,整体下降了70.97mg/kg,土壤钾库呈亏损状态;对不同土壤亚类间缓效钾对比显示,2005年土壤亚类间缓效钾含量比1982年除了潜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外,其他土壤亚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平均减少幅度约为40~85mg/kg。 对研究区域内土壤结构性因素对速效钾时空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类土壤结构性因素间对历年土壤速效钾的影响差异很小,影响相对也比较稳定,说明土壤结构因素不是影响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的主要限制因子,不是造成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的主要原因。对不同地貌类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丘陵和台地地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河漫滩和平原地区;对不同亚类土壤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石质土和黄棕壤速效钾含量>不同水稻土亚类>灰潮土;对不同母质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长江新冲积物和下蜀黄土母质速效钾含量要高于长江冲积物母质;对不同土壤质地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轻粘、中壤、重壤,这三种质地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轻壤。 对仪征市土壤肥料站2003年182位农户一年的不同肥料形式投入情况调查和1980年~2006年间不同阶段的耕作制度、肥情、粮食产量和农户生产情况调查等资料整理表明,稻麦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栽培措施的改进,粮食产量水平提高,不是影响土壤速效钾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不同形式的肥料(钾素)总投入量的变化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肥料(钾素)投入量的分析,造成土壤钾素(折K20量)总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要归功于秸秆供钾的量(图4.7),同时对农户调查点和监测点钾素收一支平衡分析,凡是开始秸秆还田协同施肥的措施均出现土壤钾素的盈余。因此表明:秸秆还田是保证土壤钾素收-支平衡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研究区域内土壤速效钾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仪征历年各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数据,在提取氮肥和磷肥施肥处理水平相差甚微的基础上,初步研究确定在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田块上,不同的钾肥投入对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80mg/kg时,钾的缺乏将成为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必须增施钾肥,才能确保明显的增产;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20mg/kg时,施用钾肥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效果不显著。 合理取样数目研究表明,在仪征整个研究区域内,5%的相对误差和95%置信水平条件下,利用最适分配法确定的取样点数量要优于Cocharn法,确定取样点数分别为178个和217个。利用最适分配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确定取样工作的同步性,提高效率,加快测定土壤速效钾和指导施肥进程,但速效钾由于不同地块受人为影响较大,而且有的农田土壤有周期性分布情况,建议取样的方法上应采用系统分层采样技术为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嵌套采样和辅助信息采样技术进行取样。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元素,但全球范围内水稻田有效磷缺乏,使得缺磷成为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利用遗传育种方法选育磷高效的水稻新品种是迎战这一挑战的最好方法,而分子标
小麦/玉米/大豆周年套作是四川地区主要旱地作物体系,研究该体系生产力及土壤养分变化,对麦压/豆套作体系的高产高效及养分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2011-2013连续3年田
1 套种绿肥可降低幼龄龙眼果园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3.38%、5.45%),增加总孔隙度(分别提高15.17%、9.07%)和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8.16%、5.09%),改良土壤物理结构;秋旱季节,套种绿肥可保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改善水分状况,从而改善土壤水热条件,促进幼龄龙眼果园的土壤熟化。 2 套种绿肥提高了丘陵红壤幼龄龙眼果园土壤肥力。在果树行间土壤套种绿肥,可较
电视在近代成为各个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视觉享受设备,因此,需要保证电视播出的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电视播出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就
针对“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听懂课,但动手能力差,编程能力弱等问题,提出教师通过课堂“讲”的设计,让学生先“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有针对性、趣
受诸多条件限制,真正意义上实施翻转课堂的高校在国内目前仍屈指可数.作为过渡,“半翻转”(Se-mi-Flipped Classroom)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将以微视频资源应用为核心的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群均面临实验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目标不清、实验项目低端固化、仪器设备使用层次和使用率低下,实验课程教改动力缺乏,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师积极性不高等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程.该课程有着理论性强、理论课时多的特点,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
小麦/玉米/大豆周年套作是四川主要的旱地作物体系,研究其作物产量、植株对碳氮磷养分的吸收以及C/N、C/P变化,对麦/玉/豆套作体系的高产高效及养分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
“翻转课堂”因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及将知识接收和内化顺序颠倒的特性,近几年被教育系统广泛关注.事实证明,在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