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机场客运方式选择及衔接改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作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和贸易发展标志之一的民航运输,在这20多年以来更是发展迅速。198l~2004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22.1﹪,为国民经济增长率的2倍。伴随着这样的发展,我国民航运输市场也由高消费市场转向大众化的消费市场。这几年,我国机场建设的步伐是在加快,但机场设施仍严重地滞后于航空运输需求的增长,机场建设中缺乏总体设计的问题尤其突出。因而,在一些城市兴建或扩建机场后,出现了各种接驳运输方式没有合理配置的问题,约有三分之一的民航旅客对出入机场不便表示不满。面对吞吐量持续增长的压力,原来单一化的民航接驳运输已不能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然而,目前,我们对机场接驳运输系统专门的理论研究很少,导致了在机场建设的规划中这方面是无据可依的。因此,对民航接驳运输进行科学研究及规划,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机场接驳运输体系的理论,对解决民航业存在问题,保证其持续有效地发展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了弥补这个空缺,本人结合自己参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客运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白云机场目前的机场快线、城际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等衔接方式的组织现状,以及即将于2010年开通的轨道交通分析,运用客流OD调查、交通流理论等常规方法,总结出目前机场客运衔接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应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改善方案。其中,本文对旅客选择各种客运衔接方式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的规律,为改善方案的提出提供了思路。本文的研究始终坚持以系统的观点进行,一是站在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对机场客运衔接形式及管理进行了研究,为政府对机场规划中的接驳运输线网规划及客运管理提供依据及办法;二是站在经营企业的角度,为企业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如何改善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指引;三是站在旅客的角度,以各种衔接方式均能为旅客提供最大方便为原则进行组织设计。 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第二章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现状与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目前存在或即将开通的机场快线、城际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轨道交通等客运衔接方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白云机场的客运需求进行了预测;第五章对不同客运衔接方式的选择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提出了白云机场客运衔接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案;第七章是结论。
其他文献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极端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人类活动。美国和欧洲等国均在开展星载空间光学遥感高光谱探测仪器的研究,且已经发射多颗用于温室气体探测的遥感卫星。典型探测卫星包括IASI、SCAMACHY、TANSO、OCO及其后续星OCO-2。其中NASA于2014年7月发射的OCO-2代表了国际碳观测的最高水平。为了精确监测我国及全球CO_2排放及变化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拟建的第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其沿徐州附近区段分布饱和粉土砂土地基,且位于7度、8度或9度区,在地震作用下这些地区均可能发生液化。对于该段高
本文诠释了苗医对带状疱疹的认知.苗医把观察到的人体所患疾病的表现与苗族对周围环境及有关动物、植物的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这种从人体疾病的发生
四川、重庆地区地形起伏大,气候环境复杂,存在明显的地带差异,对公路工程建设影响比较大。本文作为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体系框架研究子课题之“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