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荧光成像技术及其在细胞内动态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光子学是由光子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化学、物理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由于其在生物过程机理研究、疾病早期诊断以及新型光导/光激发疗法上的应用潜力,最近几年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光学生物成像是生物光子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迅速发展为细胞/组织级别上病变机理的研究,分子级别上生物动态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荧光生物成像由于荧光本身参数诸多(频谱、发光效率、荧光寿命、偏振等),为考察细胞内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分子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多种研究途径。本文正是利用新型的荧光生物成像技术,考察了酵母细胞中膜蛋白Shol的运动状况和传输机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标签和利用该标签实现的独特的FRET成像技术。 本文首先对于荧光过程的原理、荧光显微工具的发展以及新兴的荧光成像技术进行了概述,并且对于本论文中涉及的成像技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于两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为了研究酵母细胞中Shol的运动规律与传输机制,我们选择了芽殖酵母细胞不同部位进行了荧光漂白后恢复(FRAP)的实验以考察Shol在不同部位的迁移速率,并且通过观察有无Latrunculin A 影响的情况下实验结果的异同分析了肌动蛋白在Shol传输中的作用,最后对于去除了SH3域的Shol突变体进行了同样实验以考察SH3域在Shol传输中的作用。该研究为酵母细胞中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以及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包含聚集增强型染料BDSAO作为FRET给体和 NileRed 作为荧光受体的ORMOSIL 纳米颗粒用于生物细胞的双光子成像可以在提高激发光穿透深度的同时提高信号光的采集效率,并且有效的减缓给体染料的光漂白,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双光子成像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铁路运营者对列车运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目前高效率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也随之升高,所以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列车运行控制系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消毒丹,方名最早见于清代医家魏之琇所著《续名医类案》[1],据书中记载本方为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创,著名医家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称本方为“治湿温时疫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人均汽车拥有量逐年递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持续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之也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
期刊
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对于推动西部经济的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区域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经济和
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器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紫外薄膜研究的发展。大多数材料在紫外波段呈献明显的吸收,目前对193nm紫外薄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氟化物和少数的氧化物上。氧化物和氟化物在短波吸收、表面微结构、结晶状况、光学稳定性、应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本课题以193nm薄膜中主要的高折射率材料氟化物LaF_3和氧化物Al_2O_3为研究重点,对比研究了沉积速率和基板温度等工艺因素对薄膜各项特性
随着航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导航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船舶导航系统警报大都还采用机械式的声响,海员需要用肉眼观察才能得知警报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液滴指纹图各部分所对应的液体信息。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现在已有的液滴指纹图分析方法。最后引出了两种新的液滴指纹图分析方法,互相关函数法和互功率谱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