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抵抗的性别差异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的性别差异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1.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及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治疗的规律服用过阿司匹林(100mg/d)的脑梗死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男性平均年龄73.49士8.49岁,女性平均年龄72.84士0.74岁;采集病史,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尿酸、血常规、尿11-去氢-血栓素B2(11-DH-TXB2)浓度等指标。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确定血小板糖蛋白(GP)ⅢaLeu33Pro基因位点多态性。   2.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阿司匹林抵抗脑梗死男性患者的抽烟、饮酒比例,血红蛋白、尿酸浓度较女性组高,HDL-C浓度较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间GPⅢaLeu33Pro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无差异。   结论:   1.阿司匹林抵抗存在性别差异,可能和两者在抽烟,饮酒,血红蛋白、尿酸、HDL-C浓度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2.GPⅢaLeu33Pro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性别差异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寻隐匿性肋骨骨折(occult rib fracture, ORF)多层螺旋CT的最佳检查时间段,为法医鉴定伤情及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准确依据。  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因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