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综合干预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最为常见的院内获得性肺炎(noscomial pneumonia,NP),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预后差,在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预防极其关键。目前相对缺少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针对老年人VAP预防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也较少,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不甚成熟。 目的:评价综合性干预措施对老年人VAP预防价值,初步探讨VAP发病机制。 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对>60y接受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患者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半卧位+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促胃动力药物莫沙必利),以普通气管导管组作对照,记录基线资料,监测胃液、声门下分泌物和下呼吸道菌群,比较两组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病率、死亡率、归因死亡率、相对危险度和VAP患者不同部位菌群与VAP致病菌一致率,对部分患者胃液内注入美蓝,观察比较两组下呼吸道美蓝发现率以反映胃液反流情况。对中山医院两组VAP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在胃液和/或声门下分泌物以及下呼吸道监测到的相同菌株,应用全基因组DNA稀有位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电场电泳(genome macrorestriction—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GM—PFGE)方法,鉴定其同源性,并比较同源性发生率差异。动物试验,首先建立VAP动物模型,机械通气过程中监测胃液菌群和血气情况,处死动物测定肺脏湿重,对肺组织匀浆需氧培养、病理检查和血需氧培养,部分动物行胸部CT检查。VAP动物模型建立后,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或易蒙停干预胃动力,监测不同时间点口咽部、大气道菌群以及血需氧培养,观察胃动力改变对消化道菌群移位变迁影响和对不同菌群所致VAP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1)临床研究中入组86例,综合干预组(I)41例,普通气管导管对照组(C)45例;C组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均长于I组,总体VAP发病率为51.2%,I组为34.1%,C组为66.7%,其中I组和C组早发性VAP发病率(early-onset VAP,EOP)分别为4.9%、20.0%,两组VAP发病率和EOP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I组VAP患者死亡率、归因死亡率均高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危险度(RR)为0.51(95%CI 0.164~0.634,p<0.05)。VAP致病菌和消化道菌群总体一致率为28.9%,I组和C组分别为14.6%和35.6%(p<0.05),一致性菌群以GNB主,主要发生于晚发性VAP(Late-onset VAP,LOP)
其他文献
TLR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同源于果蝇Toll的蛋白分子,在宿主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是一类负责信号传递的跨膜受体。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细胞壁成分,并启动细胞自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对高氧暴露下早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影响及其对SHH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Gli1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原代早产鼠AECⅡ,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学徒制提倡学生在学校与工作场所轮换接受教育,并在各个方面进行融合和衔接。但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中,知识的类型、传递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很大不同。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双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髋臼双柱型骨折患者33例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解剖复位20例(61%),满意复位11例(33%),
目的分析比较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腕管减压与传统切开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方法将50例单侧发病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内窥镜微创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治疗组,每组25
针对当前城市老年人住宅设计中存在的误区以及易忽视的问题,提出了老年人住宅设计不等同于无障碍设计的观点,并探讨了在已知对象的设计中应当更有针对性;在未知对象的设计中应该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