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香港海域红树林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代号为1893的海洋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杀虫活性。本文对该真菌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初步分离了该菌的代谢产物,并对其杀虫活性、稳定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证明其代谢产物对白蚊伊蚊(Aedesalbopjctus)和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
采用生长速率法,得到了该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显微观察发现,该真菌产生螺旋状弯曲的孢子,分生孢子不分枝,仅有横分隔,为立体状卷曲,形成圆筒形的孢子体。初步将其归为立卷旋孢霉属(HelicoonMorgan)。
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筛选出该真菌最适发酵时间为18天、装液量为200mL;最件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1﹪蔗糖、0.4﹪酵母膏、0.6﹪粗海盐、0.1﹪MgSO<,4>·7H<,2>O、1000mL蒸馏水。
利用浓缩20倍的发酵液和冷冻干燥的粗提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分别对白纹伊蚊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0.1924mg/mL;冷冻干燥的粗提物对桃蚜的致死率为30.65﹪;但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甜菜夜蛾(Sodoptera exigua Hübner)、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 Hübn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玉米螟(Ostrinai nubilalis)没有发现毒杀作用,而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棉铃虫有微弱的拒食作用。
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代谢产物对热比较稳定,80℃处理1h后,其杀虫活性变化不大;但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紫外照射3h后,活性尽失。分别离体和活体测定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白纹伊蚊幼虫AChE活性的影响,发现未降低该酶的活性,初步断定该代谢产物不是AChE抑制剂。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研制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海洋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