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5月爆发以来已经给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也对汇丰银行、花旗集团等跨国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原本以经营管理先进、金融创新活跃,特别是以风险管理审慎著称的跨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无法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而面临巨额亏损。尽管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所受的损失有限,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危机应对系统足够完善,能够抵御危机的冲击,而只是源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有限开放和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极少参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能否在金融海啸中抓住机遇,尽快缩短自身与跨国商业银行的在管理、经营、创新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吸取美欧跨国商业银行的教训,根据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改进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本文主要从金融工具创新和综合化经营这两个方面分析次贷危机对跨国银行的影响。论文首先分析次贷危机之前全球迅速发展的信用风险转移这一金融创新对跨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跨国金融机构的冲击,探讨跨国金融机构通过“去杠杆化”以应对危机的效果。论文对汇丰银行和花旗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他们在次贷危机中不同的危机应对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对两家商业银行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引发两家银行巨额亏损的风险源,通过对两家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差异的分析,探讨为什么汇丰银行能够在次贷危机中损失较花旗银行较小,危机应对更有效。论文的最后部分,在前文汇丰银行和花旗集团两个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另外,还针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未来进行交叉性金融产品创新、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综合化经营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在综合化经营时如何更好地优化“防火墙”的设置。新《巴塞尔协议》是当前跨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最主要框架,在对次贷危机中跨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与表现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巴塞尔协议所存在的可能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中国监管机构从这次次贷危机中大型商业银行监管上所显露的问题中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