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分裂素是天然存在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之一,从多个方面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外源施加细胞分裂素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光下拟南芥幼苗的根长和莲座叶的生长,而且还能抑制暗下幼苗下胚轴生长。依据实验和理论基础,实验室现已建立一套完整的筛选体系,并从T-DNA插入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株在含有细胞分裂素(1.0 μM ZT)培养基上生长比较快的突变体gfc1(grow fast on cytokinin,gfc1)。通过反向PCR方法克隆该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是AT5G23940。但有文献报道,该基因编码角质合成中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此基因失活的突变体dcr(defective in cuticular ridges)表现为角质缺失。我们通过实验发现dcr突变体对外源细胞分裂素不敏感,但至于细胞分裂素与甘油酰基转移酶之间的调控机制依然不清楚。本论文继续利用该筛选体系筛选细胞分裂素上酰基转移酶合成缺陷突变体,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素与酰基转移酶的关系。利用T-DNA插入的突变体库,分别采用光下和暗下两种不同的条件进行筛选,初筛大约330,000粒种子后,从中分离到五株不同的突变体。其中两株突变体,在光下含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比较快,命名为lps16,lps17 另外三株突变体在暗下MS培养基上部分幼苗顶勾打开,分别命名为22d11,22d12,22d18。通过RT-PCR研究lps16,lps17突变体的GFC1基因表达水平,发现在lps16,lps17中GFC1表达水平较野生型明显降低,但与gfc1突变体内的表达相当,二者可能为gfc1的等位突变体,后期的遗传杂交实验证实了这一结论。实验通过Tail-PCR克隆到22d18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位于AT3G06455-AT3G06460基因间的非编码区。22d12,22d11突变体的T-DNA插入位点还在研究当中。本文对位于GFC1代谢上游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进行了研究,发现gpat4-2/gpat8的双突在光下生长时地上部分对细胞分裂素不敏感,暗下生长时幼苗下胚轴变短,顶勾不打开,同时下胚轴对细胞分裂素不敏感。表现出部分跟gfc1相似的表型。但GFC1以及GPAT与光形态建成和细胞分裂素信号有怎样的联系仍不清楚。本文同样研究了羟基脂肪酸合成缺陷突变体cyp86a2,cyp86a4,cyp77a6在含有细胞分裂素培养基上的表型,发现在光下生长时cyp86a4,cyp77a6突变体地上部分对细胞分裂素敏感,cyp86a2突变体表型还在研究当中。暗下生长时,cyp86a2,cyp86a4,cyp77a6突变体下胚轴不变短,顶勾不打开,并且下胚轴对细胞分裂素敏感。羟基脂肪酸合成缺陷突变体在细胞分裂素上没有表现出跟gfc1类似的表型,所以推测参与拟南芥幼苗体内甘油脂肪酸酯类合成的羟基脂肪酸可能不会影响光形态建成和细胞分裂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