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外用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药效学及免疫机制初探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野菊花不同提取物对于湿疹小鼠皮肤的干预作用,初探野菊花药物治疗湿疹的药效及相关免疫机制。研究方法:将56只清洁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儿肤康搽剂组)、野菊花水提物组、95%、70%及50%浓度乙醇提物组,每组8只,采用2,4一二硝基氯苯(DNCB)腹部致敏,右耳部激发方法建立湿疹小鼠模型,同时于致敏第一天(d1)开始给予各组相应药物外用。末次激发后24h(d12)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及右耳耳片组织,测量小鼠右耳耳片肿胀度并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建立野菊花四种提取物指纹图谱,最后对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野菊花四组提取物中两药效及化合物成分优异的野菊花水提物组和70%醇提取物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激发耳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平均光密度值。研究结果:1、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右耳部激发处出现明显红斑,水肿,少数皮肤可见糜烂、渗出结痂,同时光镜下符合湿疹病理表现;组织切片肿胀度明显增加,具有显著差异(P<0.01),阳性对照组(儿肤康)与野菊花四种提取物组小鼠耳片肿胀值结果均小于模型组,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激发右耳组织肉眼及病理学改变;野菊花水提取物组优于野菊花不同比例醇提取物(P<0.01),与阳性药物疗效作用相当(P>0.05);2、成功建立野菊花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图谱显示野菊花水提物主成分相对于醇提取物更为丰富,两者内均具有特殊波峰呈现,70%组醇提取物在各醇提物主峰表现中波峰最为全面;3、与空白组相较,湿疹模型小鼠激发右耳组织IL-4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IFN-γ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1),模型血中IgE水平明显升高(P<0.01);较模型组而言野菊花水提物可降低小鼠血清IgE水平(P<0.05),显著降低皮损中IL-4因子的表达(P<0.01),同时能够上调IFN-γ含量(P<0.05);而野菊花70%醇提取物组较模型组而言能显著升高IFN-γ(P<0.01),下调小鼠湿疹皮损中的IL-4水平(P<0.05),具有降低血清IgE的趋势(P>0.05)。研究结论:1、野菊花药物具有治疗湿疹的作用,有效成分可能多存在于水提物及70%醇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之中;2、野菊花能通过免疫调节改善湿疹小鼠TH1/TH2免疫功能失衡现象,其机制与抑制IL-4表达及提升IFN-γ的分泌相关,不同提取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作用差异;水提物能有效抑制IgE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观察苯那普利在改善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以65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CRP
<正>《管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为86篇,今存76篇,由西汉刘向所编定。 《管子》一书数量繁富,内容庞杂,古今学术界对其书性质、作者
研究背景及目的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脑出血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致残率高。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
随着卫星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模拟卫视频道正逐步完成数字化转换并终止播出。与接收模拟信号相比,接收数字信号存在着有门限,频带窄等因素。这使得接收数字信号要比
自2002年以来,我国投资高速增长,到2003年已经迎来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又一个高峰年。相关数据表明,2003年1—6月份,国有及其他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共计完成15073亿元,比200
以页岩为原材料的页岩模数多孔砖是一种节能、节地、保温和隔音的新型墙体材料,可用于多层建筑的承重和非承重墙中。本文根据江苏省建设厅确立的相关科研项目,结合“页岩模数
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即智能功率模块是先进的混合集成功率器件,由高速、低功耗的IGBT(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芯片和优选的门极驱动及保护电路构成。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益气法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支持、止痛等常规西医治疗,治
为了研究煅后焦物性参数变化对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余热回收换热器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当量空隙率、当量导热系数、当量比热容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