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利钠肽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时脑脊液和血浆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死亡率高,存活者常伴有脑性瘫痪、癫痫或脑积水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孕周不足32周或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其发病率可达40-50%,病死率约为50%.应用B超、CT等影像学手段诊断颅内出血已日趋完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加以研究,但对颅内出血时一些血管调节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目前研究者甚少.本研究通过测定四组不同程度颅内出血患儿生后1d(急性期)、7d(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浆中C型利钠肽(CNP)水平变化,探讨CNP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时的血管调节机制,作为判断病情程度的依据之一,指导临床工作者早期了解病情,达到及时救治目的,从而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时,急性期脑脊液CNP含量比恢复期显著升高,颅内出血程度越重,CNP含量越高,至恢复期脑脊液CNP含量无明显差异;和对照组比较,急性期血浆CNP含量比恢复期显著升高,颅内出血程度越重,血浆CNP含量越高,至恢复期血浆CNP含量仍有明显差异.且脑脊液和血浆CNP含量在急性期、恢复期均呈平行关系.颅内出血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不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组CNP含量在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浆中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CNP含量主要和颅内出血有关.总之,颅内出血时,出血程度越重,脑脊液及血浆CNP含量越高,以脑脊液增高更明显,提示脑脊液及血浆CNP水平可间接反映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情变化程度.也进一步证明CNP存在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血管调节作用,颅内出血时分泌增高,推测其起着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组织作用.因新生儿颅内出血症状不典型,该项指标可作为早期估计病情的依据之一,为临床工作者早期诊治提供理论基础,达到及时救治目的,从而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与血清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关系.探讨(1)肺鳞癌、肺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发骨转移瘤组(转移病灶>3处)与其骨显像正常组血清细胞因子
本研究旨探讨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盆腔粘连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盆腔粘连有着密切关系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肝细胞肝癌中Hpa mRNA表达的检测,研究HpamRNA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为明确HCC侵袭转移机制和在分子水平干预肿瘤细胞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药七氟醚、丙泊酚和戊巴比妥钠对福尔马林急性炎性疼痛相关焦虑样情绪的影响及其与前扣带回(ACC)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激活的关系。  方法:
研究背景: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居首位。尤其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SVD)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
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和年轻化倾向.对于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出血性
一  “早穿棉襖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新疆白天和早晚温差之大,初到者往往惊奇。  唐时大诗人岑参,送封大夫西征,曾写几首名诗,备述乌鲁木齐一带无常的气候: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轮台即乌市,从古以来,乌鲁木齐九、十
期刊
目的:  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高血压犬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miR-133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改变,探讨RDN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目的:深低温对心肌的保护及其它重要脏器的保护,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一般认为是安全的,具备相应的安全时限,这些都是停循环和低流量灌注提供可能
通过盆栽实验,观察了“丹豆5号”大豆叶取向现象。结果表明:趋日运动和避日运动共存于“丹豆5号”叶片。水分适宜条件下,叶片营养生长期以趋日运动为主,生殖生长期以避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