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主要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与内潜优势度评价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种植业健康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过程,是对现有结构的调整、改革过程,也是使种植业生态系统更顺乎生态规律,更合乎人们的要求,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最高的生产力)的过程。然而,以何为依据进行调整,怎样确定实际调整的方向和适宜力度,一直是一个不断被研究但尚未得到完美解决的难题,因而本论文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已有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为解决这一难题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本文应用对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定量研究的比较优势分析法,从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系统的角度进行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不仅依据传统研究对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还进一步研究了作物生产的生态效益,关注作物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初步解决目前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对生态环境考虑不足的问题。同时,本文在对一定区域内不同作物的生产现状进行全面、完善的比较优势分析的同时,还对作物生产发展潜在剩余空间(即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系统的承载潜力)的存在与否以及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初步探寻了其定量分析方法,弥补了目前作物比较优势分析较少考虑其发展空间,以及作物发展潜力分析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等不足。基于以上思路和方法本文提出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优势度与内潜优势度两个全新的概念,并构建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与内潜优势度评价模型。本文运用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与内潜优势度评价模型,对华东地区主要作物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研究其评价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本文提出的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优势度评价模型,既反映出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比较优势,又充分关注其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分析结果能够作为作物是否应该扩大生产规模的依据,对于相关研究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2)本文提出的作物生产发展内潜优势度评价模型对作物生产发展潜在空间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对于确定区域是否能够扩大某种作物的生产规模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作物生产发展内潜优势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是对于作物生产发展潜力定量分析的初探,值得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与完善。(3)本文提出的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与内潜优势度的概念和评价思路,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按照该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对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适宜力度的确定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工业、农业、服务业都的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与服务业在GDP的份额较大,而农业在GDP?份额较小。由于农业与
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分类,林地资源是农用地资源的一种。当前,我国对林地的保护逐年加强,森林覆盖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良好局面。然而我国毕竟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而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笔者在过去一年半多的时间对宁洱县矛盾纠纷、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工作就业、社
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显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根本措施。城市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在调剂城市土地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
权与法的关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行政文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行政理念视角,认为权与法的理念在我国行政文化进程中大致经历了人治行政、政策行
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年龄认定是关键环节,对定罪量刑有直接影响,故对涉罪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收集和审查相对于成年人有不同的模式和更严格的标准。(一)收
根据咸宁市26个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经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文化程度还是年龄结构上,村干部在整体上依然是当前农村中的高素质群体,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
“国内支持”的概念源于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农业协议》,它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国内政策,以农业和农业生产者作为扶持对象所进行的各种财政支出措施。作为WTO《农业协议》的
低值血小板计数一直是检验和临床的一个难点,目前血小板计数多使用各类血液分析仪完成,其计数原理多为经典的电阻抗法。近年来,虽然血细胞自动分析仪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是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