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三个心理动词概念场词彙系统及其历史演变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概念场理论为指导,选取“忧虑”、“猜度”、“思谋”三个心理概念场,从词汇系统及词义系统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考察了汉语史上这三个概念场典型成员的变迁。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先从用法分析、义域广狭及频率比较几个方面考察不同时期这些典型成员的演变,而後又验诸方言,鈎沉它们的历史痕迹。   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概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心理动词及概念场研究现状、心理概念场词汇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及本文所选语料等。   第二章至第四章,即“忧虑”、“猜度”、“思谋”三个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概述概念场内典型成员相关语义的来源及其差别,并概要介绍其充当谓语时主客体论元的性质及其句法位置;二是细致勾勒各概念场主导词的更替过程,并总结其用法差异;三是扼要介绍各概念场内的非典型成员,并从语义上归纳其来源特点;四是考察各概念场词汇系统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以管窥其演变的历史层次。   第五章探讨三个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梳理三个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脉络,并归纳其演变类型;二是揭示主导义位与主导词的关系;三是探讨制约词在相关概念场中获得主导词资格的因素。   第六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三个概念词用法上的差异;归纳出三个概念场主导词更替的特点;并以考察使用者的籍贯及方言区为突破口,就“忧虑”与“猜度”两个概念场典型成员在《朱子语类》一书中的使用情况分析该书的方言层级;最後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1)三个概念场主导词的更替过程一方面伴随着新旧成员义域的扩大与缩小及使用频率的增减,另一方面又伴随着新旧成员用法的完备与萎缩,因此主导词界定除了义域宽及频率高两项标准外,用法完备亦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2)三概念场主导词的主导义位演变有A-B-C-D…型、A-B-A型、A-B-A-B型以及A-A型四种类型。(3)主导义位与主导词关系密切,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4)义位在义位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低、概念在概念场中所占系统份额的多少以及词形所承载语义负担的轻重是制约词在相关概念场中获得主导词资格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不同,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脱节,限制了高职学
壮语在桂西南壮族地区的使用很广,因壮语系统和汉语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在语言负迁移作用下,该地区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误,农村地区偏误更明显,离“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