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边坡坡面抗冲刷剂研发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层是由砂岩、泥岩、砂砾岩和红砾岩交互而成的一种特殊岩土。天然状态时力学性质较好,但是受到降雨、刮风等外界因素干扰后会发生软化、崩解,抗剪强度等工程性质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引起边坡浅层破坏。由于红层通常分布于峡谷和山区,本身性质和结构特征独特,它所带来的病害十分严重。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道路基础设施向红层的分布地区建设,公路红层边坡防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进行红层边坡坡面抗冲刷剂的研发,对于改善高速公路的环境,提高公路边坡防护水平,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依托课题《基于水-力环境动态调控机制的红层地质体低扰动灾变防控新技术》的子课题《红层边坡防渗透抗冲刷抑风化生态防护复合技术》进行红层边坡抗冲刷剂的开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归纳总结以及野外考察,对红层边坡土体的岩性组合特征、结构面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系统论述,分析了红层边坡坡面发生冲刷作用的成因,确定了降雨是导致坡面冲刷的第一原因。另外,对红层边坡坡面径流的水力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此作为抗冲刷剂研发的主要依据。
  (2)通过对传统抗冲刷剂、生物酶类抗冲刷剂和聚酰胺型抗冲刷剂的讨论分析,从经济性、环保性和聚酰胺型抗冲刷剂的作用机理出发,确定开发的抗冲刷剂由胶体A、螯合剂B和辅助螯合剂C组成,并通过对这三种原料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探讨,进一步研究了以胶体A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抗冲刷剂的作用机制。
  (3)针对红层边坡的力学性质,开展红层试验用土颗粒分析以及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渗透试验、直接剪切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为后续抗冲刷剂性能的研究打下重要基础。综合考虑场地条件,设计开展人工模拟降雨冲刷试验,从素红层边坡与改良红层边坡的冲刷现象对比、抗冲刷剂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改良效果以及不同坡度对改良边坡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进而探讨新型抗冲刷剂的具体性能,可以得出红层边坡坡面喷播抗冲刷剂后,改良效果良好,能提高50%左右的边坡稳定性。
其他文献
电解锰渣是锰矿通过电解法生产金属锰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目前主要采用堆积处理。这种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锰渣库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依托贵州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锰渣无害化处理与应用于公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对贵州省电解锰渣进行原材料分析,并选用合适的固化剂对其进行固化处理,将固化后的电解锰渣用于路堤填筑,达到大宗资源化利用的目
学位
随着交通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传播与渗透,行人交通已进入了精细化的研究阶段。因年龄、性别、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不同类型的行人具有不同的过街速度和空间占有,因此,过街行人流应属于异质流。为方便探讨各类行人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需要找到一种类似于车辆折算系数的工具,将混合行人流转化为标准行人流进行后续的探讨与分析。然而,目前我国有关于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折算系数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本文以丰
满布式支架法是公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因其无需大型装备吊装、辅助设备投入较少、结构组成形式多样、承载力要求不高及施工成本较低等特点常被使用。但因人因差错导致的满布式支架事故日益增多,会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过高及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本文依托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路满布式支架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利用有限元模拟、数据模型拟合及R语言开发平台,对满布式支架安全评估问题开展
学位
本文研究了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宏观断裂愈合性能,以自制高黏沥青及其制备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力延度试验和半圆弯曲(SCB)试验对高黏沥青及其制备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断裂愈合试验,研究了愈合时间、愈合温度、高黏剂掺量和级配等因素对高黏沥青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断裂愈合性能的影响,并采用python图像处理技术,根据断裂面沥青-集料分布情况,分析了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愈合机理。  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早期修建的大量水泥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公路建设发展重心逐渐由新建公路转向修复改造原有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国内外改造旧水泥路面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极易出现反射裂缝导致加铺层路面在短期内破坏。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公认的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设计体系,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仅对加铺沥青层防治反射裂缝措施作了经验性的指导,并定义沥青层底部疲劳开裂作为沥青路面产生破
我国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交通行业大力发展,公路的岩质边坡很多,每年边坡岩体的开挖工程需求量非常大,在公路边坡的开挖过程中,爆破是使用得最频繁,也是最有效的破岩手段。传统爆破技术通过优化爆破参数,可以获得规整的开挖轮廓面,但如何精确控制周边成型,并降低爆破产生的振动、飞石、粉尘灾害,同时减少爆破对岩体的损伤,保护边坡的稳定性,一直是众多爆破专家和现场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爆破效率
学位
现今,数以万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铣刨后未被循环再生利用而堆积废弃,造成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中新旧沥青融合行为、融合过程、融合状态和融合程度未被量化评价,新旧沥青的融合变化规律和新旧沥青融合微观力学性能未能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宏观、细观和纳微观等多尺度领域,分析研究了新旧沥青的融合变化规律、新旧沥青融合力学性能,完善并提出了新旧沥青融
学位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的持续增长,每年因为各类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居高不下。道路的抗滑性能是反映道路行车安全和道路服役性能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的高速公路存在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减过快的问题和在不同的检测温度下抗滑参数的检测会发生一定程度偏差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北京足尺环道,通过对近5年来室外检测数据的汇总与处理,对不同级配沥青路面抗滑参数衰变的规律、温度对沥青路面抗滑参数检测所产生的影响以
学位
橡塑类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抗疲劳性能及降噪等优点,但同时橡塑沥青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推广,一方面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差,不利于橡塑性沥青高温储存和长距离运输,限制了橡塑沥青大量生产;另一方面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由于沥青粘度大导致拌合温度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烟雾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实体工程对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及其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改善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和其
学位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涵洞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涵洞构造物的存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形成刚柔过渡层,路面极易产生病害,严重地影响了交通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性,同时给养护维修带来了很大不便。另外,国内对于明涵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工况下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实际工程中大多凭借工程经验进行施工,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对明涵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机理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