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研究型大学兴起于19世纪,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功开办标志着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的建立。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变得愈发成熟和完善,成为美国最核心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任务。这反映出美国研究型大学重要的科研地位,指明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战略规划方向。不仅如此,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均衡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众多国家高等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文章基于历史的角度,将研究范围锁定在1876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时间为脉络展开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产生的原因,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社会的进步,慈善捐赠以及德国学术思想的传入成功推动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第二部分,阐释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初创时期的两大突出问题:科学研究的困境以及本科教育质量的下滑。为了缓解办学压力,开展扎实的科研工作,美国大学协会得以成立,本科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三部分,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通过参与一战加强应用型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二是通过引入德国流亡学者,夯实科研人才基础。第四部分,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时期的发展情况。一是军事技术研究的加强促使美国研究型大学获得政府的科研支持,从而有条件拓宽研究范围;二是通过师资的培养和扎实的研究生教育强化科研人才基础。通过梳理美国研究型大学1876年至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美国研究型大学走向崛起的重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夯实基础:提升科研能力,重视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增强促使美国研究型大学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得以进一步拓宽科研范围,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科研人才的引入及培养不仅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提供了智力支持,还满足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二,抓住机遇:参与军事研究,引进德国学者。美国研究型大学主动地将客观因素积极转变为有利的发展条件:通过参与军事研究,壮大了科研实力;通过引进纳粹德国流亡学者,扩充了科研人才队伍。第三,力求合作:获得政府资助,强化社会基础。二战以后的研究型大学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赢得了与联邦政府长久合作的机会,也促使公众认识到了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从而推动了社会捐赠的高潮。正是由于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美国研究型大学又迎来了更高速的发展时期。第四,解决冲突:缓解本科危机,平衡研究方向。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过矛盾与冲突,例如本科教育危机和研究方向失衡。针对这些问题,美国研究型大学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成功化解危机,再次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支持。目前,我国正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产生到崛起的成功经验能从不同方面给我国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