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0年的49.68%。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犯罪率上升等问题日益明显,如何确定一个城市的最优规模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采用统一的模型来刻画不同城市的劳动力规模与产出效率的关系,选取2009年全国23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非线性与线性回归,计算出不同层级城市获得最大生产效率的城市规模以及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倒U型曲线。对比城市最优人口规模与实际规模,得到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规模普遍偏小的结论。通过计算最优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规模下的人均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估计各城市现有规模下的效率损失。根据回归结果,本文认为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人口规模低于最优规模,应该放松城市人口迁移限制,鼓励劳动力流入。对于北京、上海等规模超过最优值的城市则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力结构、加强低技能劳动力教育等手段降低人口压力。同时,所有城市都应该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城市规模上限,增加劳动力收入。
其他文献
在近几年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FDI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重要动力。随着人们越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的高消费和资源的高投入为代价的。随着我国
介绍了济钢第三炼钢厂引进的VAI-BAUMCO(R)技术.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除尘方式,在结构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尤其是在除尘水系统的优化及自动化控制上,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的发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瓶颈”。由此,城乡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