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逐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大量集聚,土地出让面积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等,从而改变了住房开发的投入水平以及住宅居住的宜居性,进一步对住房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影响,最终引起住房价格的波动。近年来,随着关中城市群、西咸一体化等发展规划的提出,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段,同时为各城市间房地产市场的空间关联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探究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时,地域间的空间效应不容忽视。研究采用陕西省2008-2017年十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分别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五个方面,运用熵权法对各维度城镇化进行赋权,最终运用陕西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分以及各个维度城镇化的单项评分,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通过实证结果得出:总体上,陕西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关中地区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位居前列;观察各维度城镇化发展水平发现,陕西省各城市的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较为领先,其次分别为人口、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城镇化。同时本研究依据空间计量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各维度城镇化在相邻地域间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陕西省各城市间的新型城镇化、住房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上的关联,因此不可忽视邻近地区带来的市场影响。陕西省各城市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会对本地区的住房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同时相邻地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会对区域住房价格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比新型城镇化引起的直接效应更具有影响力。最后研究从加强空间联动性以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促使陕西省各城市在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能够提升房地产市场运作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