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7La3Zr2O12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几乎占据了人类电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但是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在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方面已经接近极限,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好安全性和更低成本的电池技术亟待研究开发。基于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化学窗口,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液态电池中由于锂枝晶引起的短路或者热失控等安全隐患。石榴石型Li7La3Zr2O12(LLZO)固体电解质具有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对锂金属相对稳定和宽的电化学窗口,被认为是下一代固态电池中最理想的电解质材料。然而,LLZO应用于全固态电池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相比于传统液态电解质,LLZO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较低和致密度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Ca和Nb分别对LLZO电解质的La位和Zr位进行掺杂改性,通过优化烧结工艺获得高锂离子电导率和高致密度的固体电解质。具体研究成果如下:通过传统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Li7-yLa3Zr2-yNbyO12(LLZNyO)固体电解质,研究了Nb掺杂量和烧结工艺对LLZNyO固体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Nb掺杂量的增加,有助于LLZNyO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向立方相转变。纯LLZO预烧粉体的晶体结构为四方相;当Nb的掺杂量为0.2和0.4时,预烧粉体的相结构转变为立方相和少量的四方相;当Nb的含量增加至0.6时,其相结构为立方相。LLZNyO固体电解质的相对密度随烧结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LZNyO(y=0.2,0.6)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随烧结时间的增加而增大,LLZNyO(y=0.4)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随烧结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LZNyO(y=0.4)在1250℃烧结4h时,在室温下具有最高的锂离子电导率3.86×10-4 S·cm-1和较低的电导激活能0.32e V,这与其最大的相对密度和较为优异的微结构有关。通过传统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Li7+x-yCaxLa3-xZr2-yNbyO12(LCxLZNyO)固体电解质,研究了Ca、Nb协同掺杂和烧结工艺对LCxLZNyO固体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不同掺杂量的Ca对LLZO相结构的调控是不同的。Ca2+和Nb5+分别部分取代了LLZO中的La3+和Zr4+,降低了LLZO中的锂含量和增加了锂空位浓度,通过改变晶胞结构来稳定立方相。适量的Ca掺杂可以促进烧结特性,提高陶瓷固体电解质的致密度和锂离子电导率。LCxLZNyO固体电解质的相对密度和锂离子电导率随烧结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CxLZNyO(x=0.06,y=0.2)在1250℃烧结4h时,在室温下具有最高的锂离子电导率4.42×10-4 S·cm-1和较低的电导激活能0.33e V,这与其较为致密的微结构和分布均匀的元素有关。采用冷等静压和氧气气氛烧结方法分别成功制备了LCxLZNyO(x=0.06,y=0.2)固体电解质,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LCxLZNyO(x=0.06,y=0.2)固体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采用氧气气氛烧结制备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可达5.03×10-4S·cm-1,这是因为氧气气氛烧结能够提高固体电解质的致密度,有利于获得大尺寸晶粒的陶瓷样品。而采用冷等静压制备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仅为4.23×10-4 S·cm-1,这是由于冷等静压制备的陶瓷样品中存在较多的晶界和孔隙,导致晶界阻抗较大。
其他文献
以国内某大型国际航站楼异形双曲变截面钢结构施工为背景,通过正装法和倒装法两种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对比,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及周边环境、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详细阐述了屋面荷花谷钢结构施工方案对施工整体的影响.通过对比,最终决定采用荷花谷钢结构倒序安装施工方法,在节约工期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为后续玻璃幕墙及金属屋面大吊顶和精装修提前插入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大量城市中的遗址面临着城市急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张、生态环境恶化、不科学和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带来的巨大威胁.本文以临泉古沈子国遗址景区为例,通过建设遗址公园风景区的方法,将遗址保护与景区规划相结合,从研判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导控城市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整合利用现状资源、提升片区活力的方法,并期望为其他地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人们对于乡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与建筑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何使传统民居建筑适应现代生活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及综合归纳法进行探究,分析传统民居逐渐消失的原因,探寻传统民居被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再创造三方面的重要价值.最终总结归纳传统民居保护与再利用的多种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探索现代发展多样性的前提下对传统民居的保护策略.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而在公共建筑中,办公建筑的占比最大,在建筑节能设计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及MATLAB软件进行遗传算法,以此优化建筑节能参数.从设计参数与材料构造角度,提出建筑复合消减技术集成高效应用方法,解决西北地区城镇办公建筑节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