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云南省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精神”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篇章。“五四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不仅激励着五四时期广大爱国青年实现民族独立的崇高追求,同时也鼓舞着新时代大学生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准确把握“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其新时代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首要内容。本论文主要从五四时期和新时代两个维度来把握“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五四时期的“五四精神”主要表现为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精神,新时代“五四精神”主要表现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本论文首先以新时代云南省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的现状为主线,通过对云南省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科学分析新时代云南省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的把握情况。其次,深入分析新时代云南省大学生对“五四精神”重要性认知、对“五四精神”内涵的学习和理解、对“五四精神”的践行的现状,总结出大学生在弘扬“五四精神”中取得了以先进思想为指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担当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心系祖国命运、敢于打破落后传统追求科学创新的伟大成就。再次,探索出新时代云南省大学生在弘扬“五四精神”过程中,由于受自身对“五四精神”的内涵了解不够、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性体悟不足及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弘扬“五四精神”途径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对“五四精神”内涵把握偏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五四精神”教育合力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认为需要加强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相关知识的学习,厘清“五四精神”的内涵,丰富其时代要义,增强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的责任意识,提高弘扬“五四精神”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切实关注并加强教育,落实相关教育举措,创新载体手段拓展弘扬“五四精神”的途径。
其他文献
作为19到20世纪法国世纪之交杰出的哲人科学家之一,皮埃尔·迪昂深谙哲学典籍和科学思想发展史的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和实践直接碰触,不仅在数学、化学、物理学领域成果颇丰,其在科学史、科学哲学上的贡献亦令人瞩目。他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异常丰富,深刻地影响了如爱因斯坦、奎因、库恩、劳丹等科学家与科学技术哲学工作者的思路历程,而且也构成了当今国内外学界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论题。关于科学哲学领域,迪昂在理论物理学领域
学位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高效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在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的教学中,教学通过水循环示意图的辨析和“自学窗”学习拓展,把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相结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这就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体现。一、“双主体”教学模式衍生背景地理学科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
期刊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解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包含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理论体系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贯穿科学社会主义两位创始人的共同体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早期共同体思想的总结,又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奠定
学位
异化问题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消除的痼疾,无论是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还是在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此,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和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都对异化问题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分别形成各自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异化批判理论,成为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锐利思想武器。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异化批
学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下称习近平经济思想)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从中国经济“为什么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和确保发展”的三个问题作为逻辑展开,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全局性、统领性的,它成为处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类伦理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伦理意蕴进行研究,则成为关键之关键。经济不同于伦理,却与伦理密切联系,伦理
学位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刻不容缓,怎样吸引并留住有志、有能的各路人才在乡村生产、生活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内涵所在。家庭的健康发展是衡量乡村人才是否安居乐业的基本视角,本文立足家庭维度研究乡村人才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其选择留下还是离开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调查法和矛盾分析法。近三年来,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沿岸、大理市巍山县等地,走
学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表面上是各派别思想家争论科学是否适用于人生观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西方科学文明何去何从的现实问题。科玄论战担负着“启蒙”的责任,同时肩负着“救亡”的使命。中国近代社会处于追寻科学、理性以求富强的氛围之中,弘扬科学思想、排斥传统文化成为思想主流。科学派思想开民智、启蒙国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即传统文化面临西方科学文明的挤压使青年们产生情
学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眼光,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当前,我国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期间已经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尤为突出。2015年和2020年,习总书记两次来到云南考察,并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滇池生态治理作出了
学位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关键期,“课程思政”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方向,影响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景,影响着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重塑了世界创新格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通过
学位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实践,其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疫工作。爱国卫生运动发起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并在各个历史阶段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过突出贡献,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刻把握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不仅要坚持开展并且要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要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