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掌叶蜂斗菜(Petasites tatewakianus Kitam)这种植物。
菊科蜂斗菜属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被国外很多专家所看重,而我国目前对于蜂斗菜资源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研究文献较少。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蜂斗菜素(petasin)、蜂斗菜内酯(bakkenolide)、艾里莫芬内酯(eremophielolide)和oplopane类倍半萜等类型,其次还有酚类、三萜类等其他的类型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强心、神经毒性、抗疟、抗菌作用,是很多中草药的重要组成成分。
第一章综述了蜂斗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利用水蒸气法蒸馏提取了掌叶蜂斗菜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并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定量。鉴定出5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96%。其主要成分为酮,醇,酯类和油酸等。
第三章对采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掌叶蜂斗菜(Petasites tatewakianusKitam)根茎部分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的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重结晶等手段从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K,13C-NMR,DEPT,HMBC,IR和X-Ray)进行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