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方法及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是我国重要的环境政策,其核心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把总量污染负荷分配到各个区域或排污单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公平、可操作的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配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在借鉴国外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采用多参数权重法,综合考虑影响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的大气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能源结构、非经济要素、污染企业布局及密集程度六个因素,按照权重区分出各个参数的所占比重,然后根据比例分配,构建我国的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体系。   应用上述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四川省2005~201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针对各区域影响二氧化硫排放的因素分配剩余总量控制指标,按照一般地区在控制与治理的基础上,分配适当总量排放指标;大气环境二氧化硫容量较小的地区,在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总量排放指标分配;污染特别严重地区,应保证在达标排放的情况下,严格谨慎地分配总量控制指标;经济条件落后,大气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应多分配总量指标,鼓励其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四川省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配方案。
其他文献
蝇毒磷(coumaphos)、丙溴磷(profenofos)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其潜在的生物影响(如神经毒性)至今没有被全面评价。神经递质在神经传递系统中起着信号传递作用,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改变能够指示污染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作为神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本课题以蝇毒磷、丙溴磷和多效唑作为目标化合物,小鼠为模式生物,研究了三种农药对胆碱能、多巴胺能、去
摘 要:鉴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性能下降,利用人工加速老化的试验方法可以深入掌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老化以后的具体性能,有利于相关研究防御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阐述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实践价值,說明了试验相关设备及方法,并分析了试验结果。此研究以分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拉伸热老化性能为目的,从而掌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拉伸热老化性能。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本文利用自制模拟高浓度臭氧和强紫外辐照环境,研究了臭氧和紫外单因素以及臭氧/紫外综合因素暴露对PET薄膜的损伤行为及损伤机理,在此基础上评价PET薄膜的环境稳定性对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臭氧暴露时间增加,PET质量有增加趋势,光谱透过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臭氧在PET表面的活化吸附效应引起的。真空紫外与近紫外辐照实验表明,PET由白色透明逐渐变为深棕色,质损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
MnO_2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放电窗口宽、比容量大等显著优点,且MnO_2电容器可采用中性电解质溶液,使得MnO_2电容器的组装及使用更安全、方便。本文采用阳极电沉积制备块状MnO_2,利用机械球磨法对其纳米化处理,将处理后的MnO_2粉末制成超级电容器用电极。采用XRD、TG/DSC、粉末粒度测试仪、FE-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nO_2粉末的形貌、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