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在底蕴浓厚的徽州有着众多的传统街区与徽派古建筑,其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营建智慧。因此,在这些地域特征浓厚的街区开发改造中,需要特别注重文化空间氛围的营造及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 为把握徽州文化街区的空间营造效果,研究首先选取黄山的“黎阳in巷”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区空间的分析与归类,运用语义本体的方法对街区的空间类型、建筑立面、景观设施等街区外部空间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解析,并分析不同类型街区空间的构成方式,按区域位置及节点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在把握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针对体验者的生理及心理感知进行定量化感性评价:通过脑电波技术提取体验者感知过程的α波的波段信息,分析体验者不同电极点的α波与“传统—现代”特征场景的关联性;采用语义差异法从空间氛围、单体设计、体验感知三个方面设置多组形容词对进行评价,对文化街区外部空间体验者进行感知因子的定量化研究。 最后,研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体验者生理及心理感知结果,从街巷的肌理尺度、历史建筑的保护、道路铺装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对徽州文化街区空间营造的效果提出保护意见与建议。 全文通过对徽州文化影响下的街区外部空间特征的把握,从生理、心理感知两个方面较为客观且全面地探究了街区外部空间环境与体验者感知的关联性,以期为感知与空间的相关研究,徽州文化街区合理的开发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