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正影响着学校的特色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机器人校本课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将机器人引入课堂教学,使机器人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工具,机器人校本课程应运而生。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对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法的研究还不多,学校没有在开发校本课程前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评价方式设计,而且大部分竞赛机器人套装没有进行合理地利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器人和入门编程的平台,因此运用有效的课程开发方法来对机器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践是一次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本研究在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课程开发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探究式”校本课程开发方法,以该方法开发与实践《趣味机器人》校本课程。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研究过程:一是研究准备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调查研究法梳理机器人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确定研究问题;二是课程开发方法建构,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构建“探究式”校本课程开发方法;三是课程开发阶段,以构建的方法对《趣味机器人》进行开发;四是课程的应用与评价,通过调查研究法和评价研究法展开一学期的教学实验;五是研究总结阶段,梳理研究过程并撰写成文。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针对机器人竞赛项目的“探究式”校本课程开发方法,开发并实践了《趣味机器人》校本课程,包括课程大纲、学习案例、教学案例、学生自评互评表和机器人校本课程评价表等课程资源。并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评价《趣味机器人》校本课程,从而检验了该课程开发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提高动手和编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结合机器人竞赛套装、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需求来进行“探究式”校本课程开发方法的建构,充分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和Web Quest来突出课程探究性的特色。这为开设机器人校本课程的教师提供教学依据,充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机器人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富有趣味性。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文件颁布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始课程改革。改革至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际教学上仍存在各种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应用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借助UMU平台的优势,设计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促使了手机移动端口的比重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纸媒纷纷推出自己旗下的新闻客户端,以应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其中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异军突起,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并在2015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社会现状在不断地变化,受众的需求也随之改变,经历过第一轮转型的地方纸媒新闻客户端如果安于现状只会逐渐失去用户的青睐,失去在社会舆论中的话语权,只有拥有革新意识
2019年4月,广东省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相比改革前的文理分科2种组合,新高考“3+1+2”模式有12种选科组合,将高中生原本要在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高一。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系统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生涯教育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教育微视频可分担教师部分教学任务,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满足新高考背景下
本文以惠水县巴茅冲为个案,探讨当地苗族人的生死观及人死后的灵魂世界。此外,丧葬仪式中当地苗族社会的宗族、房支、姻亲等社会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完整的展演,具体生动地展现了苗族宗族文化的基本内核。论文首先对选题缘由,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对国内外丧葬仪式与苗族丧葬仪式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并介绍贵州省惠水县巴茅冲居民的族源以及巴茅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其次,从逝前的准备、初丧仪式、治丧仪式、终丧仪
注意力经济下,流量可以被交换和消费,成为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量变现过程可以分为用户流量价值挖掘、平台流量资源开发和市场流量资本增值几个维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本的流量蓝海变成了流量红海,商家的流量建设成本攀升,后续盈利能力相对疲软。近年来小红书APP凭借着良好的市场表现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通过“社交+电商”的模式占据用户生活方式入口和消费决策入口,打造内部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
自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后,创客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Scratch软件是一款可视化的编程工具,因其功能全面,在《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中被专家视为是开展创客教育的重要技术工具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以Scratch为技术工具开展对创客校本课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相对比较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学校因缺乏合适的Scratch创客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而导致学校
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之中的应用为教育创新提供了诸多可能。加之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相继推行,智慧教育理念的不断渗入到各学段中,教育愈发注重学生“智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应用于教育教学,智慧学习环境亦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点之一。智慧学习环境所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供给、基于知识点练习的信息反馈、个体与整体的学习数据统计和分析、针
2009年被评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族(九阡酒)酿酒技艺,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及毗邻九阡镇一带(包括荔波县的一些村寨)水族民众共享的民间技艺,以九阡镇的九仙酒最为盛名。水族九仙酒文化是水族民众与众不同的特色饮食文化,主要指围绕九仙酒为核心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包括九仙酒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的信仰实践,在饮用过程中彰显的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秉承的历史记忆等。同时九仙酒文化也是水族民众在
随着人类学的“表诉危机”的出现,克利福德·格尔茨创建的“解释人类学”,促使了“人类学的文学转向”随后,相继出现了“人类学诗学”和“写文化”中文学对民族志写作渗透,文学与人类学开始了跨学科的互动。中国也出现了许多这种跨学科互动,如杨懋春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林耀华的《金翼》等。我们将这种包含民族志写作与文学写作特征的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民族志书写”。这种“民族志式的写作”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构成训练法”是陈振濂先生提出来的书法实践教学法,针对人群是高等教育中书法基础训练的学生,教学重点立足于书法空间造型中把握结构美的要义。而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书法教学要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教学生将字写端正、掌握好字形间架结构。本文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初中阶段毛笔学习的要求与初中学生的身心接受程度,将“构成训练法”与初中书法临摹教学相结合,扎根于对经典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