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井上靖笔下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我国学者对井上靖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评论文章等不断出现。在我国的井上靖文学研究中既有对作者生平创作的系统介绍,也有对作者思想倾向的评价,以及其创作艺术的探索。本文在国内井上靖文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创作实践出发,就目前未曾系统阐述的一个问题——井上靖笔下的孔子形象作一番适当的梳理与探讨。对于更系统地了解把握孔子形象及其艺术特点,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传播轨迹,乃至未来走势,或不无补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井上靖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与孔子人物形象出现之间的联系,《孔子》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其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把其与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孔子的描写以及日本文学史上其他描写孔子的作品进行比较,从孔子的人物形象和孔子思想两个方面来探讨孔子形象的艺术特点。《孔子》是以一个虚构的弟子蔫姜讲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方式来展开故事的。通过设置蔫姜这一人物,虚构了诸多细节,并借蔫姜之口对孔子进行了种种议论与评价。这些话语充分流露和表达出井上靖对孔子的认识和赞赏。同《论语》对比来看,井上靖是以尊重史实的态度、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情来塑造孔子的。即使是按照史实的记载描写,井上靖也是从众多史实中主要抽取表现人物性格的内容,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井上靖创作孔子这一人物形象取决于他对《论语》的感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他的艺术想象以及作家自身对孔子故乡的亲身体验。第二节主要把“天命”、“仁”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论语》中的语句与井上的解释进行比照,通过研究分析,凸显井上描写的孔子形象。再次,具体论述了井上靖成功塑造孔子形象的来由。孔子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国封建社会“至圣先师”,历代记其嘉言懿行、述其体态相貌的作品可谓多不胜举。作为一个外国人,井上靖何以能成功塑造中国历史人物孔子这一形象,主要得益于其在青少年时期便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成了其《孔子》创作的根源。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人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收入渠道多元化。但由于税制不完善,自然人税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并且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在
发达国家的许多古代或过去遗留下来的建筑,大多数是石头结构。以罗马城为代表,包括英国和欧洲的许多古代城堡或现代的著名建筑,都是石头建筑的典范。石头建筑可以历时几百年到几
虽现行《保险法》第12条第6款对保险利益下总括性定义,但该界定模糊,导致对保险利益的理解不一致,在具体适用时,争议颇多,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难以把控,易将保险利益界定扩大或
本文通过玉林话、桂南平话、粤语的音系特征和常用词汇的比较,以实例说明玉林话与桂南平话相似,与粤语相异,同时结合社会人文历史的材料,认为玉林话不应属于广西粤语勾漏片而
<正>中国历代都城中轴线介绍有明确中轴线的都城,经考古发掘证实是582年隋代建的国都大兴城,唐代更名长安(今西安),从太极宫经皇城朱雀门到城门明德门有一条笔直的大道。605
为解决电子界面的散热问题,热界面材料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发展。由碳纳米管组装而成的阵列材料具备良好导热性能及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阵列-热沉界面导热,本文提出在大
湘西州汉族、土家族、苗族人民长期接触,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文运用描写比较的方法,分 析当地汉语与土家语、苗语在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方面的变化及规律。
利用前人钻孔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找矿目的层西山窑组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砂体厚度及空间展布;对比各岩层的后生氧化程度,确定了层间氧化带的分布范围和空间展
从1900年发现了人类的血型,到如今的各种血液制品应用到临床抢救治疗,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一医疗手段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也愈加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和青睐。尤其近年来,输血事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尤为重要。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