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生态特征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个类型品种的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等试验,该研究对稻米品质主要改善如垩白、直链淀粉含量等在水稻籽粒灌浆结实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灌浆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以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影响的生态特征研究为基础,对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中淀粉合成代谢有关关键酶的生理活性变化及其酶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与小麦c.v.中国春-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双二倍体杂交后回交,然后自交,在获得H. californicum的标准染色体C-分带带型基础上,综合利用根尖细胞染色体C-分带(root tip cell,RTC)、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ollen mather cell metaphase Ⅰ,PMC
蒸煮与食味品质是评价稻米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直链淀粉含量(AC)是影响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研究发现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一些品种之间的稻米品质性状(如淀粉粘滞
本研究对国内外150份小麦种质材料(国内113份、国外37份)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性状特点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初步鉴定分析,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50份国内外小麦种质材料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Glu-1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5种亚基和31种亚基组合类型,它们的品质评分为4~10分,平均为6.83分。在Gl
本文选用优质程度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气候生态环境、土壤营养环境、栽培调节措施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变异是受自然生态条件、栽培条件以及品种品质遗传的共同作用。在我国,随着地理环境南移,小麦籽粒品质呈下降趋势,即总趋势是长江中上游品质不及中下游,长江流域麦区品质不及黄淮麦区品质,黄淮麦区品质又不及黄土高原晚熟麦区品质。分析供试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看...
通过对两个绿豆品种——安9204和保942-34冠层温度以及一系列生理代谢参数的研究发现,在大气、土壤、栽培措施完全一致的一个小尺度范围内,在开花结荚至成熟期间,保942-34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而安9204的冠层温度总的较低,且有“冷尾”表现。 在植株外部表现和内部生理活性上,两绿豆品种表现出明显差异。安9204各个叶位的叶片功能期均长于保942-34,叶片衰老进程较保942-34迟缓;在
青海大黄油菜是白菜型地方品种,除具有籽粒黄色的特点外,还有千粒重高、自交亲和、含油量高、其粒色遗传稳定等一系列优点,是珍贵的种质资源。本文对青海大黄油菜的优良性状(黄籽、自交亲和等)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黄籽育种和选育自交亲和性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主要有:1、青海大黄油菜种子含油量约41.09%、胚含油量约49.2%、皮壳率约12.8%、千粒重为5.77克。2、千粒重为数量性状,环境条
利用植物双亲分离群体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剖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作物遗传和育种工作具有一定作用。本课题组研制的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DOS版本软件已在国内外使用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