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表面效应的纳米力学计算模型及量子点、纳米薄膜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表面效应通常忽略不计。纳米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表面效应变得显著。本文分别在小变形和有限变形理论框架下建立了考虑表面效应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方法的目的在于扩展传统的有限元方法,用于分析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尺寸相关性。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量子点。首先,分析了有覆盖层的InAs/GaAs量子点,印证了量子点自组装生长的应变驱动理论。同时说明从应变能的释放的角度来看,量子点的生长还会趋于变得更陡,即高宽比增大。其次,比较了圆锥型、台型和圆顶型表面量子点的应力应变场。结果显示,圆锥型表面量子点更有利于应变能释放。再次,分析了多层量子点阵列,揭示了量子点阵列自耦合现象的内在机理。最后采用考虑表面效应的纳米力学有限元计算模型给出了表面效应对表面量子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应力制约了量子岛的形成,导致了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并得出由于表面效应的影响,圆锥型和台型是表面量子点的过渡性形貌,而圆顶型是成熟形貌的结论。 本文还系统地分析了纳米薄膜。首先分析了纳米薄膜残余应力的来源,其中包括热应力、外延应力和内应力。之后,分析了作为内应力之一的表面应力对纳米薄膜拉伸性能的影响,量化了纳米薄膜拉伸性能的尺寸相关性。最后,给出表面效应对纳米压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效应提高了纳米压痕硬度,表面效应随着压痕深度的减小而变得显著。当压痕深度小到纳米级时,表面应力或成为导致纳米压痕尺寸效应(ISE)主要的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矢量控制由于实现了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的解耦控制,而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为了提高矢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需要对电机参数进行离线和在线的辨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实验平台上实现矢量控制系统的参数自提交和转子电阻自适应,并对其参数辨识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三相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详细阐述了异步电机参数自提交和转子电阻自适应的原理和方法。对自提交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
早期的岩土本构理论,只根据力学控制条件,从不包含能量原理的微分方程中寻求解答。而对于一般变形过程的研究,完整的微分方程必须包含能量原理,因为外力做功产生能量的一部分不可避免要以热的形式耗散。从热力学假设出发,构造能量耗散函数,研究耗散应力空间和真实应力空间的屈服面和流动法则,从而推进塑性理论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普遍性,而且理论依据明确。本文用此种方法研究冻土的本构模型。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
期刊
期刊
期刊
单螺杆泵凭借其自身的特点,现已成为乳化炸药生产线上主要的泵送设备。但是,由于缺少评估设备使用寿命的依据,严重影响着民爆器材生产的本质安全性。因此,从本质安全性这个基点出发,规范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以乳化炸药基质输送螺杆泵定子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寿命进行研究。首先从单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入手,对单螺杆泵定子进行了受力分析。然后研究并建立了集机械、液压、电气
输油泵机组是原油集输系统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能否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企业生产是否正常运作。对输油泵机组进行安全监测,实时反映其运行状态,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并且对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