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经济控制力视角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在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把混合所有制确定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1]在国企内通过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来实现国有资本的增值保值,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目前,国家正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领域进行混改试点工作。对于国企混改的理论研究,虽然大部分学者认同通过混改来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但是也有少数学者提出要坚持国有资本对国企的控股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不能让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成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深化国企改革就必须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目前,对国企混改控制力的研究,还是理论界亟待研究的领域。而国有经济微观控制力是宏观控制力的基础,宏观控制又是微观控制的前提,微观控制不得力,宏观控制就失去了基础,国有经济就难以保持,国家必须加以重视。因此,本文研究国企混改的国有经济微观控制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总结国企混改的历程和经验教训,指出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忽视了对国企控股权、控制权。接着,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两方面构建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经济微观控制力模型。从股权结构方面来看,通过混改,引入外资、民资等非国有资本,有利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但是由于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控股股东可以获取额外收益,非国有资本尤其是外资具有争夺企业控制权的动机。从公司治理方面来看,国企引入非国有资本,还要解决关联交易等问题,必须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最后,通过构建混改企业的国有经济微观控制力评价模型来分析影响国有资本微观控制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等措施,从而来提高混改下国有经济微观控制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培训基地,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尤其是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小学生日后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供不竭的源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