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美——彼得·马克利(Peter M(a)rkli)的建筑形式语言解读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er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黎世建筑师彼得·马克利(PeterM?rkli)是瑞士建筑师中的另类,他一直被外界界定为“一个局外人、一个独行者,或者一个艺术家,在时代洪流之外、以退回自我的方式工作”。然而,他的作品深深根植于瑞士当代建筑文化,传承了瑞士现代建筑简练的形式、严谨的结构、精确的细部、充沛的情感力量,并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理解而超越了瑞士建筑设计。
  在保持了瑞士建筑的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之外,马克利的建筑表现了对建筑本质和美的追求,他主张将基本的自然要素运用于简约抽象的形式中,整合历史与当代、建筑建造与城市文脉和雕塑感,其形式源于历史、承载内容、场地环境及城市景观,将“形式美学”与“观者感知”的融合,将立面形式、流线空间形式、文化形式与结构、建造、功能相辅相成,探索出一种新的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论文的主体以建筑师不同时期的三个设计案例为线索,分别从源于历史与经验的形式、关注品质与精神的形式以及应对场地环境和城市景观的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力图通过阅读几个作品,剖析蕴藏在简单形式背后的设计思考。同时,结合建筑师其他实践作品的梳理及对比,试图破译其建筑创作中的多维的形式语言,以期对建筑师的建筑创作思想及设计手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启发。
其他文献
密斯·凡·德·罗设计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因为种种缘故,原作存世仅6个月左右即遭拆除,最终于1986年在巴塞罗那市政府的主持下、密斯·凡·德·罗基金会的具体执行下,在原址重建开幕。一直以来,德国馆都因其创造性的空间策略、里程碑式的空间效果、颇为经典的材质组织,拥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作为世界性的现代建筑启蒙作品,对德国馆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学科价值。  本文从三个方
办公类高层建筑属于当今高能耗建筑类型之一,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关于对现存高能耗办公类高层建筑的节能改造的需求也因景而生。同时,办公类高层的围护系统平衡着建筑内外部环境作用力,为建筑本身提供围护,是介于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媒介。因此,办公类高层建筑围护系统的节能改造是建筑整体改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且有效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办公类高层建筑一直被视为忽略环境的建筑类型代表,而对其围护系统的改
1966年,意大利建筑学者阿尔多·罗西在一次题为《走向博物馆的建筑》的理论授课中提出了一个名为“博物馆”的建筑概念。罗西指出,这个概念可被用来作为其设计型理论的基础。其后,罗西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城市建筑学》于同年出版,此书与罗西后续的设计项目一道,引起了广泛的学界讨论,而“博物馆”概念却没有直接出现在《城市建筑学》的文字当中。  本研究试图以这个历史事实为切口进入对罗西的研究。首先,深入讨论“博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城市内大量工业建筑停产荒置。在城市更新步伐中,许多旧工业建筑接连成片地被夷为平地,换之以全新的耸立高楼。然而,一个城市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增长面积堆积出的经济浮华,而更多的需要文化、历史沉积为根基。旧工业建筑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文脉、场所记忆价值。  另一方面,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发生的重要区域,是公众广泛享用的公共开放空间,是
论文缘起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中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综合体协同效应在社会治理维度的拓展两个需求。基础研究阶段梳理了PPP基本内涵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并通过网络问卷调研了全国范围综合体内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客观现状以及市民对其的偏好需求,由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论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梳理模式的方式,分别解析了国内外四个不同的综合体公共文化服务场
网络全面覆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消费习惯,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和理解商业和文化空间的方法。在大部分实体书店门可罗雀的电子阅读时代,仍有一些书店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发展成“网红”。相对于传统书店,“网红书店”具有:品牌鲜明、时效性强、注重体验、传播分享、跨界融合、文化社交等特点。受众人群也存在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等特质。这些特点都会反映在建筑的区位、功能和空间设计上。  笔
学位
节能减排、建构生态绿色的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居住区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在城市能耗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来说有着巨大的潜力。研究表明,居住区能耗受到建筑单体和群体形态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居住街区为对象,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其群体形态特征与能耗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上海市当代居住街区的典型类型进行了能耗模拟,分析了形态参数(容积率、天空可见度、群体体形系数)与其能
学位
国际上关于历史街区更新的概念已存在了上百年的历史,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和保护,全世界对其价值和地位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近年来国内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对历史城区的“旧城改造”式的大规模拆迁与开发,许多城市都开始探索历史街区更为合理的更新模式,具有较为完整的风貌保护规划与政策,公众对于历史街区的认知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在城市历史街区再开发过程中,往往由于资本趋利性和文化保护高昂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声环境质量影响着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规划设计中,声学作为物理方向的副学科,与规划设计手段的关联性较弱。从业者需要更完善的相关研究作为声环境设计的参考。本文以作为城市生活主要室外场所的街道空间为基本载体,通过噪音模拟实验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归纳整理有利于改善街道声环境质量的街道设计手段及策略。  根据研究层级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本文将有利于改善街道声环境
当前以曲阳新村为代表的封闭式居住小区是我国居住区的主要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封闭小区与城市的矛盾愈发凸显。一方面,以围墙为主要边界的大尺度封闭居住小区引发了街道活力下降、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激化了城市矛盾;另一方面,充满活力、注重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型城市发展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1、封闭式居住小区当前存在哪些问题?2、封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