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领域,关于翻译单位这个问题一直颇有争议。多年来,国内外的翻译理论家对于这一概念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做了大量研究。对于应该以哪个层面的语言单位作为翻译单位,众多学者都没有达成共识。本文拟运用语篇衔接理论,通过分析一些英汉翻译实例,从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复现和搭配等方面进行论证,证明语篇作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语篇衔接方面的重要理论成果,特别是韩礼德和哈桑的篇章衔接理论。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礼德和哈桑出版《英语中的衔接》一书,并创立了衔接理论以来,衔接理论一直受到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关注,不少国内外专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衔接被看作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语篇翻译中占有重要位置。译者对于源语的衔接手段的认识和把握,不仅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而且会影响生成泽文的质量。随着语篇分析和语篇翻译研究的发展,衔接理论涵盖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逐步探讨衔接与翻译的关系。语篇语言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翻译研究当中,使得翻译单位从句子发展到语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有语篇意识,把语篇作为整体去考虑。因此,衔接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是否以语篇为翻译单位,能否全面地理解原文里的衔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