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格局及其保护成效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作为脆弱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主要聚集地,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自然保护区内景观分布格局和景观保护成效是《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要求,同时也可为自然保护区有效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探究快速有效的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评估方法,优化自然保护区内景观分布格局,本研究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资源调查、问卷调查、样方调查数据等,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空间叠加分析法、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植被景观分布格局现状,社区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连城保护区2006—2019年土地景观保护成效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2006—2019年间,保护区内的保护性景观面积从42505.59 hm~2(占比88.25%)减少到42456.16 hm~2(占比88.15%),干扰性景观面积由5526.36 hm~2(占比11.47%)增加到5546.71 hm~2(占比11.52%),景观转类指数为-0.07,景观总体质量略有降低,人为干扰程度有所增加。工矿开采、原住居民利用和交通设施建设是导致景观总体趋差的主要原因。(2)保护区内保护性景观完整性指数由82.7下降到68.7,保护性景观镶嵌体的完整程度下降,保护区实验区中道路改扩建导致的景观破碎化是保护性景观完整性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生态廊道、生态修复等方式来缓解保护性景观完整性的下降是十分必要的;干扰性景观蔓延度指数由26.61变化为26.68,干扰性景观在空间上的蔓延程度变化不明显,干扰性景观面积的增加多发生在其原有集中分布的区域,保护区对人为干扰影响范围的控制是有效的。(3)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绘制的保护区植被图总体精度为94.44%,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保护区内的植被分布状况;天然植被镶嵌体景观总面积为42059.69 hm~2,占比为87.31%,是连城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基质;落叶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是保护区中的优势植被类型;青海云杉林群系作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重点保护比例为82.33%。(4)保护区中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3000m,坡度为15°—35°的陡坡和急坡,距人工景观距离大于1.5 km的区域内,植物群落按环境因子可分为四个类群组,分别为高海拔高郁闭度群组、高海拔低郁闭度群组、低郁闭度向阳群组和低海拔群组。(5)连城保护区中居民区总面积为488.45 hm~2,占比为1.01%,从功能分区上看,保护区内的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实验区,面积为433.1 hm~2占比为88.67%,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有少量居民区分布,面积分别为11.16 hm~2和44.19 hm~2,面积占比分别为2.28%和9.05%;居民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m-2200m,坡度0°—15°,距道路距离200m以内的阳坡区域;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中的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内生态空间的影响面积分别为4103.59 hm~2和7693.35 hm~2,两者共同对生态空间的影响面积为8532.4 hm~2,占生态空间总面积的20.1%,人为干扰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空间影响范围较大。(6)保护区内的社区结构稳定性指数为5.37,表明保护区社区结构不稳定,保护区平均老化系数为1.31,年龄结构表现为老年型;平均性比偏离程度约为15.91%,性别比例较不均衡;对自然生态系统依赖性指数为18.15,社区居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收入是社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区内的产业结构则以农牧业为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介绍小儿外感及肺系、脾胃系疾病治疗中常用对药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运用体会。并附验案3则。
学位
学位
我们选择走错位竞争、聚焦商业和商务领域,培育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商学教育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商科大学。《上海教育》:年中,围绕着内涵发展,贵校的"十大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在市教育评估院牵头组织的中期绩效现场评价中获得了认可,请你谈谈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中,是如何找准定位,做好顶层规划的?
期刊
土壤呼吸(RS)作为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工林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张,其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关于不同人工林RS微空间差异的影响机理以及典型人工林RS对不同来源水分输入产生的响应变化和调节机制,目前还缺乏认知。本研究以常见的造林树种欧美杨(Populus×canad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模型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部门不仅要着眼于企业内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还要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应寻求会计和审计工作方法的转变,为应对大数据时代而采取积极的工作策略,并创造更多的企业收益,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提出大数据时代会计和审计的创新路径,保障大数据安全标准化
期刊
生物多样性分布及其形成机制(或影响过程)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干旱区(dry lands)是重要的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敏感。对干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有重要科学和生产意义。本研究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包括干旱河谷和湿润源区),旨在探讨干旱对植物生物多样性分布及群落构建机制的影响。基于野外群落学调查数据和环境因子测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