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新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时代的“征三苗”问题为我国古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难问题。该时期时间跨度大,且由于文献的缺失以及近代古史辨派对该问题的怀疑,研究面临着理论和资料等方面的各种困难。但随着近来考古资料的逐渐丰富,长江中游地区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提供了充分的考古学资料。然前辈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利用考古学资料论述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尚不多见。故笔者从考古学出土资料入手,将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对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来进行研究。除绪论部分学术界对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作简要叙述外,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献记载的三苗地望进行了分析。关于三苗地望,笔者综合各家学术观点,结合考古学出土的遗物遗址状况,认为传说时代的三苗部族的分布范围为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包括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江西、湖北中西部、安徽西南部、湖南北部的长江中游。并且笔者指出,该三苗地望是随着三苗部族的张缩而变化的。第二部分对传世文献中的古史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进行论述。笔者在对传世文献进行辨伪的基础上,将文献中的关于古史传说时代“征三苗”的记载进行了列举和分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征三苗”,从黄帝时代至早商时期长期存在。由此将传说时代“征三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黄帝到颛顼时期的中原华夏族团与长江中游苗蛮族团冲突的对峙期;第二阶段为尧、舜、禹时期两大族团冲突的激化阶段:第三阶段为夏至早商时期两大部族冲突的收尾阶段,长期的征伐使得苗蛮族团在长江中游地区最终消失。第三部分利用考古出土资料对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的三阶段进行了详尽探讨。首先笔者在考古学出土资料的年代断代的基础上,将仰韶—庙底沟二期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王湾三期—二里头文化三种有着继承关系的中原地区文化分别对应为黄帝—颛顼时期、尧舜禹时期、夏—早商时期的华夏文化,将大溪—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三种有着继承关系的文化对应为黄帝—颛顼时期、尧舜禹时期、夏—早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苗蛮文化。考古资料表明,华夏文化与苗蛮文化并存的过程中,二者的冲突长期不断,两种文化的分布范围,在长时间内也彼此进退。直至后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本土文化逐渐萎缩,被中原地区夏商文化取代,完全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时代“征三苗”问题的发展蛮化。
其他文献
随着海量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行业几乎到了“数据就是业务本身”的地步,数据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而商业智能就是将数据转成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商业行为的一个过程。本文从烟草行业
本文在介绍我国实行脱硫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及脱硫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当前各项脱硫技术,阐述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特点、控制要求、控制系统的实施方案等。并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对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
从明末清初开始,随着外国传教士将西方文化的带入,中国美术开始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标志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将西画的艺术观念和语言进行认识
目的探讨分析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中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
目的研究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IL-1,IL-17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联
<正>思想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理性思考,这部分内容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受教材体例、教学理念和教师学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高
以2,5-呋喃二甲酸(H2FDC)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为混合溶剂合成了一种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FDC)]&#183;H2O}n(Zn-MOF)。该材料在350 nm激发波长下,于470 nm
目的分析胎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产前磁共振特征,为产前诊断与咨询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ICH
<正>"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二者的缺点和局限,决定了必须力图超越两种范式,重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范式。目前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思考,出现了多种替代性路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