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取向下高校辅导员虚拟实践共同体培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终生学习理念的倡导,如何突破地域、时空限制,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继续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需要通过个人的自学、培训、实践和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相互合作的专业发展环境和文化。虚拟实践共同体对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已经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虚拟实践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是由拥有共同话题或目标的共同体成员(包括专家、辅导者等)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虚拟实践共同体成员之间以网络为通信载体,通过在线交流,共同完成某个主题的研讨,达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目的。虚拟实践共同体研究的任务不是提供一套普适的设计模型,而是研究根据不同的需要如何有效培育虚拟共同体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在高校中充当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在专业发展领域,辅导员始终处于学科教师群体的边缘化地位。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都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职业化水平。虚拟实践共同体对高校辅导员群体专业发展同样适用。生态学理论为我们研究虚拟实践共同体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多样性、协同演化、系统性、情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与虚拟实践共同体的特征不谋而合。因此虚拟实践共同体是一种教育生态系统。虚拟实践共同体赖以生存的网络支撑环境作为共同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共同体成员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员则视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本文从共同体的生命周期出发,探讨虚拟实践共同体诞生期、成长成熟期直至消亡期这一生命周期中,每个时期的特征,重点研究虚拟实践共同体的诞生期和成长成熟期的培育原则和培育策略。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凝聚策略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在调查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和网络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从成员的组织及交互关系的建立、实践资源的汇聚、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学习主题和任务的设计三个方面研究了共同体的凝聚策略。虚拟实践共同体的维系策略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共同体的维系和良好发展,必然要符合成员的需求。从创建有合作、共享和归属感的团体文化、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两个方面研究了共同体的维系策略。最后,在培育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结合辅导员工作需要,使用NetBox、 Dreamweaver和Acess数据库等搭建了一个适用于高校辅导员的虚拟实践共同体网络平台。
其他文献
否定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否定”和“肯定”这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从亚里士多德以来,人类至今从未间断过对语言中否定现象的研
对于口译员来说,口译质量的评价标准众说纷纭,且往往难以量化并推广。而口译中的停顿、回译和错漏译等常见现象却可以提供比较可靠的口译质量评价量化标准。本文基于对美国约翰
目的:结合失眠症的发生原因及不同治疗方法在失眠症中的评价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15-06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失眠
栝蒌薤白白酒汤,由栝篓、薤白、白酒三味药组成,为治疗胸痹的基本方之一,其源盖出于《金匮要略》。该书《胸痹心痛短气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
目的 分析PCT、CRP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对比一组、二组
随着计算机硬件及采样技术的发展,海量高维数据的获取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例如图像与视频数据、文本与网页数据等。那些高维数据不但会显著地增加计算和存储代价,也使得推理、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教师互动方式和学习适应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自我概念在教师互动方式与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首先对自我概念、教师互动方式和学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视力残疾主要致残因素在比例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视力残疾的流行病学特点,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之一,也是有效防治视力残疾的重要前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不断丰富,使得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处于漫长的实践和探索当中。很多高校把育全才作为培养人才的使命,于是支持全才教育行
在国势衰颓和中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现代化转型。熊、徐认为,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重构,关键在于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问题在熊十力、徐复观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