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终生学习理念的倡导,如何突破地域、时空限制,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继续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需要通过个人的自学、培训、实践和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相互合作的专业发展环境和文化。虚拟实践共同体对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已经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虚拟实践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是由拥有共同话题或目标的共同体成员(包括专家、辅导者等)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虚拟实践共同体成员之间以网络为通信载体,通过在线交流,共同完成某个主题的研讨,达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目的。虚拟实践共同体研究的任务不是提供一套普适的设计模型,而是研究根据不同的需要如何有效培育虚拟共同体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在高校中充当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在专业发展领域,辅导员始终处于学科教师群体的边缘化地位。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都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职业化水平。虚拟实践共同体对高校辅导员群体专业发展同样适用。生态学理论为我们研究虚拟实践共同体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多样性、协同演化、系统性、情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与虚拟实践共同体的特征不谋而合。因此虚拟实践共同体是一种教育生态系统。虚拟实践共同体赖以生存的网络支撑环境作为共同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共同体成员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员则视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本文从共同体的生命周期出发,探讨虚拟实践共同体诞生期、成长成熟期直至消亡期这一生命周期中,每个时期的特征,重点研究虚拟实践共同体的诞生期和成长成熟期的培育原则和培育策略。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凝聚策略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在调查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和网络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从成员的组织及交互关系的建立、实践资源的汇聚、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学习主题和任务的设计三个方面研究了共同体的凝聚策略。虚拟实践共同体的维系策略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共同体的维系和良好发展,必然要符合成员的需求。从创建有合作、共享和归属感的团体文化、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两个方面研究了共同体的维系策略。最后,在培育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结合辅导员工作需要,使用NetBox、 Dreamweaver和Acess数据库等搭建了一个适用于高校辅导员的虚拟实践共同体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