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聚苯乙烯泡沫(WPS)广泛应用于包装、保温、防水、防震材料等,是当今世界上产量增加较快的塑料之一,而大多数一次性使用后丢弃在环境中不腐烂不降解,造成大量的白色污染。本课题从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出发,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进行回收废旧苯乙烯泡沫,制备一系列大于传统悬浮聚合粒径(0.5mm)的P(WPS/VAc)聚合物,填补市场上至今无P(SWAc)大颗粒树脂的空白,同时也开发了废旧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循环使用的新途径,并且拓宽了类似聚苯乙烯等废旧固体塑料的回收领域。就目前而言,研究工作者对微球的制备集中在纳米及微米级别的微球的研究,因此制备窄尺寸分布的大粒径微球也将是微球制备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本课题对制备大粒径微球的各种条件及其珠状聚合物收率的各种影响因素的讨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电解质用量、油水比、聚苯乙烯与VAc的比等条件对微球粒径、聚合物收率及珠状聚合物收率的影响,重点讨论了一系列分散剂及加入方式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初始粘度的单体相,选择CaCO3、HAP、PVA、CMC等单一分散剂不足以维持体系的稳定,而选择复合分散剂,按先有机分散剂后无机分散剂的分批使用可以获得粒径分布窄的粒径较大的珠状颗粒;选择具有较大表面张力的CMC与HAP的复合分散剂所制备的颗粒比PVA与HAP复合分散剂所制备的颗粒粒径稍大;在一定单体转化率范围内,延长加入后补分散剂的时间,可以获得较大的平均粒径的珠状聚合物,但球状聚合物收率有所降低:随着电解质NaCl的用量、介质水的用量、搅拌速度的增加,树脂的平均粒径均减小,而对聚合物收率及球状聚合物的收率影响较复杂:随着引发剂AIBN的用量、反应温度的增加,树脂的平均粒径均增加,而质均粒径方差和珠状聚合物收率均有一个极值;交联剂DVB的加入,可使珠状聚合物粒径增大,同时表面变得粗糙,并且质均粒径方差变大。单体VAc的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着球状聚合物的收率,10%左右的VAc单体没有进入液滴而未能发生悬浮聚合反应。利用溶剂法考察了聚合产物的相容性,研究表明实验产物比直接溶解共混的PS/PVAc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相容性。DSC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一个接近纯PVAc的玻璃化温度,另一个随着WPS的用量增加逐渐接近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DTG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