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RI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对移植肾功能正常、急性排异反应(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探寻无创、敏感的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方法。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3月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3周的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于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脂肪抑制平面回波斜冠状面DTI检查(在6个非共线性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b值为0,300s/mm2)及斜冠状面BOLD检查。根据病理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即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及ATN组。分别测量并计算各组移植肾皮质、髓质的ADC值、FA值及R2*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皮髓质间ADC值、FA值及R2*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移植肾皮质、髓质ADC值、FA值及R2*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皮髓质ADC值及R2*值对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以及ATN组的鉴别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诊断阈值。同时,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皮、髓质R2*值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和ATN组髓质FA值均明显大于皮质(P<0.01),功能正常组髓质ADC明显小于皮质ADC值(P<0.05),AR组及ATN组皮、髓质间ADC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2)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与ATN组间皮质FA值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与ATN组间髓质FA值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皮质ADC值无明显差异(P>0.05),AR组皮质ADC值小于功能正常组与ATN组(P<0.05);(5)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髓质ADC值无明显差异(P>0.05),AR组髓质ADC值小于功能正常组(P<0.01),AR组髓质ADC值小于ATN组(P<0.05):(6)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和ATN组髓质R2*值均明显大于皮质(P<0.05);(7)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与ATN组间皮质R2*值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8)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髓质R2*值无明显差异(P>0.05),AR组髓质R2*值小于功能正常组及ATN组(P<0.05);(9)皮质ADC值、髓质ADC值及髓质R2*值对功能正常组与AR组鉴别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76×10-3mm2/s、2.87×10-3mm2/s、21.4s-1,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在70%以上;对AR组与ATN组鉴别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68×10-3mm2/s、2.74×10-3mm2/s、22.3s-1,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在70%以上;三个参数值对移植肾各组的鉴别诊断效能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0)移植肾皮质R2*值与皮质ADC值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217,P>0.05),移植肾髓质R2*值与髓质ADC值无显著相关性(r=0.171,P>0.05)。结论:DTI、BOLD能无创、有效鉴别移植肾功能正常与AR,以及AR与ATN,其中皮髓质ADC值及髓质R2*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
其他文献
高校附属医院作为高校的教学医院,不仅承担医疗工作,也兼具着教学任务。高校附属医院教师,同时承担着医生及教师两个职业,面临着两种职业道德要求。本文从高校附属医院教师岗
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与逻辑起点,更是社会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将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