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声传译过程中预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wf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回顾了翻译界对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的研究成果,试从生理学、认知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在借鉴限向理论、交股模型、心理模型等相关理论的同时,对同传中的预测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以下相关假设: 第一,同传中的预测是一种自发的思想活动,而非人为控制、计划的策略。 第二,预测主要受非语言知识的制约。 第三,预测的准确率或近似率取决于译员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激活要素。 在讨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尝试性地分析了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同传录音,结果验证了以上假设的正确性。 本文最后指出,在培训学生的预测能力以及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应由以词和句式为主转向以丰富认知资源为主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预测能力,最终为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描述了十九世纪的女性在追求新的社会地位同时又必须兼顾传统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时所经历的矛盾冲突与身心挣扎。书中的女主角艾得娜不仅设
根据1999年执行的英语教学大纲,每一个学生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时间累计达到 1100 多个学时,但对于缺乏语言环境和认知策略意识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单纯认为对学习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