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定量统计和定向分析等方法,调查和研究了来自43个国家的280名来华汉语学习者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外活动中的情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共同体理论、文化适应模式以及输入、输出、互动假说,设计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外活动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留学生认为参加课外活动是比较有意思的汉语学习方式之一,并且有参加活动的意愿;第二,大多数留学生乐于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能积极把握使用汉语的机会,有良好的参与度;第三,留学生认为参加课外活动对自己的汉语学习是有帮助的。本文研究显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外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己开展的课外活动数量并不能满足留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需求;第二,由于高校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已经比较繁重,导致汉语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度不佳;第三,由于留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识不足,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导致非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四,由于课外活动开展缺乏目的性,导致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成效不如非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第五,汉语课外活动中的任务难度适中,但课外活动中输入的语言材料高于“i+1”的模式。针对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与课外活动有关的实例,研究者提出了两部分的教学建议。首先,作为留学生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增加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课外活动的数量,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以此满足留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高校师资力量有限的现状,为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应利用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留学生社团并开展活动。其次,作为汉语教师,第一,可利用各种现代化交流平台和其他方法来提高留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加强留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增加课外活动的目的性,为留学生“量身定制”课外活动;第三,汉语教师应该为每次的课外活动做好准备工作,以此更好的帮助留学生解决在课外活动中出现的语言难点和文化差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