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改性土壤技术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分别研究了EM菌、酵母菌以及太湖混合菌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包括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浓度、藻毒素浓度、溶解氧、pH、光照等环境因子以及外加碳源和氮源对微生物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化的微生物小球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效果;重点研究了微生物改性土壤技术对模拟湖水体系中微囊藻细胞及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及形态转化的影响,分析测定藻毒素降解中间产物,研究了微生物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机制和历程。   主要研究结果:   1.EM菌、酵母菌及太湖混合菌都能够起到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作用,尤其是太湖混合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果好于EM菌和酵母菌。说明在混合菌中含有能够起到降解MC的有效微生物菌种存在。与游离细菌相比,固定化的微生物小球能够提高反应体系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效率。   2.研究表明,微生物浓度、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都对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具有影响。在好氧、厌氧环境条件下,EM菌、太湖混合菌及酵母菌均能降解微囊藻毒素,并且在厌氧环境下更利于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太湖底泥提取的微生物,适宜的生存环境的pH为6.5-7.5中性环境,在pH3-9甚至更高的pH环境之间也可以生长,但是在偏酸、偏碱的环境中,其活性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藻毒素的降解。   3.单独添加有机或无机碳源或氮源都会对太湖混合菌降解微囊藻毒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同时添加葡萄糖和硝酸钾不会抑制微生物降解藻毒素。   4.微生物改性土壤技术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比较好的去除水体中藻毒素的作用,同时絮凝沉降藻细胞衰亡释放的藻毒素也能比较好的被微生物利用,尤其在沉积物存在的模拟系统中,降解效果更好。   5.微生物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MC-RR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微生物酶修饰Adda侧链,改变其构型,降低藻毒素的毒性;(2)微生物酶分解藻毒素两端相连的缩氨酸,打开多肽的环状结构,形成直线型的结构,然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氨基酸;(3)微生物酶分解多肽结构,在Mdha和Ala之间断键,形成直链型结构,然后进一步被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从而其降低毒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焦化废水的有效治理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焦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为对象研究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强化技术。利用生物反硝化反应去除焦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业得以迅猛的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可以缩短畜
精密结构件焊接是以几何尺寸精度为关键质量特征值的一种新型焊接制造技术,国内焊接学者在焊接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但较少涉足精度结构件焊接生产线设计方法及策略的研究
人类活动与自然干扰共同作用导致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但目前对于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方法尚
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但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基础条件简陋,教学硬件设施缺乏,再加之学生情况不同;如:缺少一般实验材料
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链式共聚合反应、金属有机共聚物、金属有机共聚物的配位化合物和金属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并着重介绍了链式共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新型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非对称纳滤膜,取得如下成果:   1、系统考察了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当前,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点源污染已经得到较好地控制与治理,而非点源污染所造成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污染的
锰是钢铁产品中仅次于铁用量的金属,在锰的提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锰废水与锰渣,从而污染环境。同时,锰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其他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量的锰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