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介导的ARE/SUZ12调控TK/GCV系统对慢粒白血病急变细胞株杀伤效应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迄今为止,慢粒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在诸多研究中已证明,CML-BC细胞内大量ROS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刺激NADPH脱氢酶醌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等受上游ARE元件调控的基因转录。Pizzatti等人发现SUZ12基因过表达与CML-BC疾病进展高度相关,CML-BC病人的外周血以及骨髓CD34+单核细胞中SUZ12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升高。故本课题设计腺病毒介导的ARE/SUZ12双重特异性调控自杀基因体系,旨在探讨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细胞株的杀伤效应。方法(1)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以及启动子序列本身特点,利用片段缺失法设计SUZ12基因上游启动子片段,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比较各片段的启动活性。构建pAdtrack-ARE/SUZ-TK以及pAdtrack-ARE/SUZ-Luc穿梭质粒,通过BJ5183感受态将穿梭质粒重组入pAdEasy系统,在293细胞内包装重组腺病毒。(2)将Ad-ARE/SUZ12-Luc、Ad-SUZ12-Luc、Ad-control重组腺病毒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K562、K562-G01、KCL22细胞株和HepG2对照细胞株,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比较ARE/SUZ12复合启动元件的启动活性;通过CCK8、瑞氏染色、流式检测等方法检测ARE/SUZ12双重调控自杀基因体系对于人源慢粒急变期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在SUZ12基因上游设计的S1、S2、S3三段序列中,S1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构建含有S1启动子的pAdtrack-ARE/SUZ-TK以及pAdtrack-ARE/SUZ-Luc等穿梭质粒,并在BJ5183内实现成功重组入pAdEasy系统,最终包装成复制缺陷型腺病毒。(2)重组腺病毒Ad-ARE/SUZ12-Luc、 Ad-SUZ12-Luc、 Ad-control感染K562、K562-G01、KCL22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ARE/SUZ12复合元件具有相对特异且更强的启动活性。重组腺病毒Ad-ARE/SUZ12-TK、Ad-SUZ12-TK、Ad-control感染K562、K562-G01、KCL22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ARE/SUZ12复合元件所调控的TK/GCV系统能显著抑制CML-BC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实验结果显示,ARE元件与SUZ12启动子联合启用成功地发挥了协同效应,ARE/SUZ12双重调控自杀基因系统能有效且特异地对CML-BC细胞产生杀伤效应。
其他文献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测、RT-PCR检测与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疑似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的病猪进行诊断。送检病猪
绍兴各县(市、区)审计局遵循“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针,着力在“规范、创新、深化”上下工夫,不断推进和深化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目的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决策树模型,以使护理质量管理由定性评价变为定量分析。方法以390名护士的一般资料和585例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建立和测试决策树
为研究出一种新型高性能防水型泡沫混凝土,对其防水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在普通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硬脂酸锌乳液防水剂配制成一种新型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测试其不同
黄芩汤是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著名的方剂,由黄芩、芍药、炙甘草和大枣配伍组成,具有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胃肠炎
阿Q和陈奂生所处的时代、生活状况、追求、优缺点有相同,也有不同,对此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两个艺术形象,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现代人时时警醒自己,鞭策自己,更快更好
针对燃气发动机原有的曲轴箱内甲烷浓度探测装置存在不能连续正常使用的问题,提出3种解决方案。通过试验分析对比,选择能主动处理油雾影响的方案3,并对方案3的结构设计作了详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法对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指数的影响,确立时间治疗学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患
山区小型河流比降大,为充分利用发电水头常采用龙头水库加引水式电站的梯级开发方式。通过对西南山区某小型河流的水库以及河道水温年内变化过程的观测,研究龙头水库加引水式
肝细胞癌目前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尤其在我国已成为第二大因癌症导致死亡的原因。统计表明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4倍,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发达国家发病率高,我国绝大多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