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Grundmann酮及其22-Oxa衍生物的合成探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维生素D3,即1α,25(0H)2D3,又名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在体内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存在形式。通过作用于维生素D受体(VDR),在体内发挥着众多作用,包括调节钙磷平衡、影响细胞循环、调节细胞分化与增殖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免疫疾病、骨质疏松症、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癌症等。目前合成活性维生素D3类药物有甾体法和偶联法,其中甾体法充分利用甾体骨架和手性,但共轭二烯的保护、最后的光照开环及热重排反应等存在诸多问题,一般产物复杂,收率低,分离纯化困难,需HPLC分离制备。偶联法是分别合成CD环酮与A环中间体,再通过Wittig-Horner等反应进行Lythgoe偶联,构建维生素D的三烯共轭体系,避免了甾体法中光照开环及热重排反应的缺点,产物纯化简单,被广泛应用于A环、CD环、侧链修饰的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合成。25-羟基-Grundmann酮是合成艾尔骨化醇、骨化二醇、骨化三醇等药物的共通中间体;25-羟基-22-oxa-Grundmann酮是合成马沙骨化醇的中间体,本课题对这两个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第一章中,对维生素D3做了简要概述,包括维生素D3的研究历史,在人体内代谢、调控及作用机制,介绍了目前已上市的活性维生素D3类药物及处于临床研究的类似物,也简要介绍了活性维生素D3的合成方法。  在第二章中,系统总结了25-羟基-Grundmann酮的合成方法。25-羟基-Grundmann酮一般通过三种方法合成。第一种方法通过降解VD3得到CD环,而后引入25-羟基。该法虽然简洁,但25-羟基的引入并非易事。第二种方法从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类似全合成方法构建CD环,一般反应步骤多,繁琐、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制备。第三种方法利用解VD2制备Inhoffen-Lythgoe二醇,再在侧链进行修饰。该法步骤相对缩短,多用于25-羟基-Grundmann酮的合成。本研究采用第三种方法,探讨了合成25-羟基-Grundmann酮合成的新方法。在文献报道的25-羟基-Grundmann酮合成中,引入25-羟基侧链时,使用钠汞齐试剂,该试剂对环境污染严重且价格非常昂贵。另外,在对仲羟基进行保护反应中,使用TBSOTf试剂,价格昂贵且脱保护时间长,副产物多,收率低。以VD2为原料,经臭氧化反应、硼氢化钠还原合成Inhoffen-Lythgoe二醇(71%),再将其伯羟基经三苯基膦和碘转化为伯碘代物。仲羟基用TES保护后,在锌粉、氯化镍存在下,碘代物与丁烯酮进行麦克尔加成,再与甲基溴化镁或甲基氯化镁反应,引入侧链末端甲基和25-OH。脱去TES保护基后,将仲羟基用Oxone氧化,制备25-羟基-Grundmann酮。该方法在引入侧链过程中,避免使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钠汞齐。用TESC1代替TBSOTf,后续脱保护容易,且更便宜。整条路线重现性好,总收率高,适合大量制备。  在第三章中,对22-oxa-25-羟基-Grundmann酮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献中一般采用拜耳-维利格重排反应引入20-酮,反应条件苛刻,副反应多,重现性差,收率低。在本研究中,将25-羟基-Grundmann酮合成中的碘代物经E2消除反应引入双键,将仲羟基用TBS保护后,双键经臭氧化成酮,再经手性配体(R)-CBS诱导的立体选择性硼氢化还原反应,制备(20S)-仲醇中间体。最后,按文献方法,合成了22-oxa-25-羟基-Grundmann酮。该法通过构建碳碳双键,而后经臭氧氧化,高效实现了C-20酮中间体(69%)的制备。另外,在本研究过程中,对反应后处理进行了相应探讨,减少了柱层析,简化了操作过程,更有利于大规模制备。  总之,本研究对25-羟基-Grundmann酮和22-oxa-25-羟基-Grundmann酮的合成进行了探讨,对一些合成步骤进行了改进,但整个合成路线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其他文献
对CSSCI引文数据和中国期刊网引文数据进行比较,探讨经过来源期刊选择的CSSCI引文和未经过选择因而范围更广的中国期刊网引文评价的排序耦合性并作出相关分析。对CSSCI用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