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广为流传,为我们津津乐道。当前,对唐诗的研究不胜枚举,主要涉及鉴赏、翻译、意象、文化等,而对通过温度词构成的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则十分少见。认知语言学认为,身体体验是形成我们概念的基础,人们惯于用基于身体体验的概念表达非身体体验的概念,即用具体的概念表达较抽象的概念。温度是身体体验的对象,通过隐喻投射与转喻联想等过程衍生出的概念十分丰富。这些过程的发生不只是为了达到修辞效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们深入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工具。本文以部分唐诗中的温度词的隐喻投射与转喻联想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出发,对温度概念的常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发现:1)人们通过温度词构成的隐喻、转喻来表达意象和情感都是基于自己的身体体验和生活体验而产生的;2)唐诗中温度词隐喻比温度词转喻使用更加广泛,说明温度词隐喻更方便唐代的中国人表达意象或唐代的中国人更喜欢用温度词构成的隐喻来表达意象。这一现象与隐喻和转喻这两种人类的认知方式的差异直接相关。隐喻关注的相似性的投射,转喻关注的相关性的联系。虽然两者都可产生意象,但隐喻关注的相似性的投射来得更直接些。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人类的认识基于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的观点。揭示了唐诗中温度概念系统的建构特点,反映了唐诗中冷暖现象意象的呈现特征,并探究了其成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认知语言学领域内的隐喻、转喻研究,为唐诗的赏析、流派之争及翻译等方面提供了一些认知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