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是整个国家的基础,农民是农村的基础,是否能够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体系是否稳定。农村的经济发展核心是农民,发展的速度和程度都依赖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要提高农民素质是整个经济社会的迫切要求。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农民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保障。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需要高素质农民,在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广泛开展与农民相关的职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之外,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文明、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促进新农村中融洽和谐的新风尚。以建设文化设施带动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消除迷信、移风易俗,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将浪费、赌博移除农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大力宣讲法制教育,使得农民懂法、学法,在生活当中守法护法。本文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的素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及形成原因,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相影响的层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农民素质,以保证农村经济得以快速稳定的发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当中,总结了农民素质的含义。其次,分析了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其中包括中国农民的文化水平、科学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状况。最后,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导致农民素质普遍低下的原因: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资金不足的影响、以及农村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第三部分,列举了国外成功教育农民的方法。包括东亚国家、西欧国家以及北美国家提高农民素质的模式,最后将国外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经验做一个整体的总结。第五部分,根据外国的经验和中国现状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时,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含量,才能够在其他方面的素质提升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除此之外,政府需要在整个提升过程当中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即,通过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