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超广谱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以及病原菌不确定的重症感染,是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耐药菌的防治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所面对的巨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2018年9月我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国卫办医函发[2018]822号),强调了各医疗卫生系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研究旨在建立完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MUE研究方案,综合评价该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管理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依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理论,不断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 法]以云南省某省级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设计完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MUE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查阅临床病历、结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PK/PD特性参数,完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估、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建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表》,包括用药指征(适应症、禁忌症)、用药过程(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实验室检查)、用药结果(疗效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指标(处方权与会诊)4项一级指标和10项二级指标。抽取2018-2019年共400例患者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明确临床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经济学评估:筛选纳入2018-2019年临床使用评价合理的成人病例312例,其中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方案4种:500mg Q12h、500mg Q8h、500mg Q6h、1000mg Q12h;美罗培南治疗方案共 5 种:500mg Q12h、500mg Q8h、1000mg Q12h、1000mg Q8h、2000mg Q8h。评价不同给药方案患者的临床疗效,计算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的CEA法进行分析。3.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筛选2018-2019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评价中细菌检出阳性的病例179例,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组(n=146),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组(n=33)。赋值编录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碳青霉烯暴露天数、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慢性疾病、手术、入住ICU、机械通气、留置导管等11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8年“用药指征”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49例(98.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149例(99.3%)符合要求;“用药过程”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3例(46.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97例(64.7%)符合标准;“用药结果”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150例(100.0%)符合标准;“管理指标”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评价结果均为良好。2019年“用药指征”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44例(96.0%)符合标准;“用药过程”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30例(6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09例(72.7%)符合评价标准;“用药结果”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50例(100.%)符合评价标准;“管理指标”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评价结果均为良好。2.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 Q12h和美罗培南500mg Q12h的C/E值最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000mg Q8h和美罗培南1000mg Q8h的△C/△E最小。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住 ICU(OR=3.526,95%CI:1.525~8.157)、碳青霉烯暴露>7d(OR=4.597,95%CI:1.5630~12.959)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比2018年,2019年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合理性提高,但以下问题还需加强管理:①严控用药指征,科学慎重地选择重症感染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②治疗前进行微生物送检;③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给药剂量和频次;④与丙戊酸钠等特殊药物联合使用患者建议开展血药浓度监测;⑤落实强化专档管理。药物使用管理合理性评价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应纳入临床药学工作的日常程序和管理中。2.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选择上,应参考药物经济学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给药方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C/E值最小的给药方案不意味最优,在考虑患者依从性和护士工作量的实际情况下,应每日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3.流行病学预测实现了对早期潜在危险因素的识别,入住ICU、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7d是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减少耐药菌的生成,遏制耐药菌蔓延,深入全面地实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