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作为新型旅游类型的水利旅游,正因其具有独特的水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成为我国旅游业新亮点和旅游消费新热点。水利型旅游景区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了人们渴望近水的需求,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人水和谐发展。水利型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全国水利型旅游景区发展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如社会认知度不高,水利型旅游产品缺少文化内涵等。从总体上来看,相对于其他景区来说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解决好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竞争力问题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梳理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的研究情况,结合水利风景区和旅游景区的含义,在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的界定上应重点关注水体和水利工程、旅游功能、持续性竞争优势等内容。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体上主要是水利景区自身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和水利景区无法有效调控的外部影响因素。 从驱动力——状态层——响应层三层互动的角度,构建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培育体系的DSR模型。水利型景区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离不开动力的驱使、景区竞争能力的构建和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响应。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中的驱动层,即动力来源,主要包括旅游需求推力和旅游供给拉力两方面。开发、管理、保护和文化四个方面反应出了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的能力要素。水利型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景区的可持续竞争力。 使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意见法,对阜阳八里河风景区可持续竞争力的驱动层、状态层和响应层进行分析评价。该景区可以从增强驱动层动力供给、提高状态层能力开发、提升响应层反应机制等方面培育和提升自身可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