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力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博物馆数量的不断激增,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践行力度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博物馆都尽可能地为各类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着各种文化“营养餐”。随着博物馆教育认可度的提高,博物馆教育的科学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其中,关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本文以山西博物院践行的教育项目——“小小讲解员团队”为观察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调查回访等多种方式,对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独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梳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力,并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一章首先对研究目的、意义进行说明。其次,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提出“小小讲解员团队”作为研究内容的依据。最后,对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就青少年教育的理论及现状进行阐述,以国内外在这个课题上的素材的阅读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整理,并梳理出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三章以山西博物院“小小讲解员团队”活动为案例,先概述其发展历程和模式及其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力。以2016年的暑期活动为依托,从课程的角度阐释其活动设计过程。根据案例分析,将博物馆教育的独特性进行归纳,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回访的方式,用数据分析其在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力。第四章在第三章影响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博物馆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影响力拓展的政策引导方面进行讨论,并对博物馆教育项目在青少年教育影响力发挥方面应注重细节和问题进行探讨。此外,进一步对于博物馆教育人员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最后,笔者得出以下思考与结论:第一,基于博物馆教育对于青少年教育的积极影响力,那么,从博物馆教育人员的角度对从事青少年的专职机构和家庭提出建议,对于博物馆的科学且有效定位是每个关注于青少年教育的机构和家庭的责任。第二,基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独特性的研究,可以指导博物馆教育人员、学校、机构、家庭依据这些独特性,并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结合,梳理出适合不同青少年个体的有效博物馆教育模式。第三,基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影响力的持续且有力的保障,对于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教育项目策划与评估提出更高要求。
其他文献
城市生活污水中的痕量污染物如重金属和药物活性成分(Pharmac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PhACs)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它们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效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对其去
为了探讨天麻素(Gastrodin)对Aβ1-42致痴呆大鼠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微注射Aβ1-42建立大鼠痴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评价天麻素对阿尔
为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建立生物可降解固体废物循环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而进行废物处理和就地资源化利用效率,实现生物可降解固体废物可再生利用技术成熟。堆肥通过分析物料
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基本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湿地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不断增长,汽车的保有量逐年提高,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做好尾气排放检测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排放检测工作采用汽车尾气传感器,结合不分光
土体构型是发育在土壤剖面尺度上的物理非均质现象,是整个土体各层次的分布、排列和组合状况,一般由自然和人为作用形成;其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立地条件之一,对水分、养分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