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非翻译区936C→T单核甘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基因3’非翻译区936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之间的关系,从而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以及排除标准[8],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连续两年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388例及同期于该院门诊进行常规查体的健康对照人群240例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男性94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9.76±11.08岁,病程8.49±4.19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4例,男性105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0.93±9.58岁,病程8.82±3.18年。健康对照组240例,男130例,女110例,平均年龄59.78±10.21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实用内分泌学诊断标准[8]:(1)明确的糖尿病史,伴有肢体自主症状如疼痛,麻木,以及少数与虚弱相关的症状(2)神经系统检查具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或过敏反应,音叉振动感减弱,四肢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 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5 m/s。其他原因导致的周神经病变,合并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液疾病以及下肢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研究方法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来确定所有个体的基因分型。对不同基因型和病例组间的临床和生化参数,血浆VEGF浓度和VEGF 936C/T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18.0处理。以Hardy-Weinberg平衡法检验各组基因型频率的群体代表性;对所有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性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性分布资料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使之正态化或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量资料各组间的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两两之间的多重比较用最小显著差值法即LSD(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法。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发症比率的比较用R×C表的列联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关于多种因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性的回归分析采用Forward Conditional逐步回归法。结果:1.C等位基因以及CC基因型的频率对比: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χ2=9.510和9.877,P<0.05)和单纯糖尿病(T2DM组)(χ2=5.218和5.61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对比: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C组)(χ2=9.315和9.522,P<0.05)以及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χ2=5.345和5.185,P<0.05)。2.多种危险因素分析显示,1)血清LDL-c,总胆固醇(TC),Hb A1c水平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正相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UTR区936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呈负相关(β=-1.132,OR=0.461,P=0.006,CI:0.159-0.812)。结论:山东泰安地区汉族人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3’-UTR区936C→T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携带T等位基因基因型(936TT基因型和936CT基因型)的T等位基因可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风险降低有关,而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对周围神经病变的遗传标记。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血糖含量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和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主导地位,其危险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例如肥胖、运动减少、饮食不良和吸烟,然而,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疾病的发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
目的基于T1WI结构像数据,探讨在正常老化过程中,大脑皮层(包括大脑皮质层厚度、表面积、体积、局部回指数(local gyrification index,LGI)与灰质(gray matter,GM)核团(尾状核、伏核、海马、杏仁核、苍白球、壳核和丘脑)与年龄增长的形态学相关性变化。材料和方法基于GE的1.5 T磁共振扫描仪,本研究共采集了54名健康人的高分辨率T1WI结构像,所有被试的年龄范围
目的:结合乳腺Fischer’s评分和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如何对BI-RADS-MRI 4类病变进行亚分类,提高BI-RADS分类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301例,其中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证实150例,7例因DWI伪影较重无法测量ADC值被排除,共143例患者(150个病灶)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均行乳腺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
目的探究脊柱转移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后,不同粒子植入数患者产生的放射源在不同距离与时间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剂量率变化规律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96例,依据植入的125I粒子科里数,所有患者被分为5组,分别是1-30颗组、31-60颗组、61-90颗组、91-120颗组及121颗以上组,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
学位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病症表现为脑组织缺血和脑血管破裂出血等,其发病率目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很多患者因此而死亡。根据相关统计结果表明目前脑血管病已居于我国各种疾病死亡首位[1]。目的:本文在泰安地区开展脑卒中筛查,且针对脑卒中高危群体社区开展[2]健康宣讲,提供一定的医疗咨询,以便促进民众更深入认识脑卒中,在日常生活中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为这种疾病的预防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前列腺癌已经越来越常见,且近年来我国由此导致的死亡率也出现了显著上升。血PSA值作为单一监测指标,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但当血PSA值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有很大的重叠性,局限性明显。家族病史是前列腺癌的最重要易患因素。因此,提供家族史结合灰区血PSA临界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十分必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有家族史且血PSA值位于灰区的患者,行经直
目的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比值(Pepsinogen I/Pepsinogen II,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联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以明确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G-17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病变部位的相关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究早期胃癌筛查有效的评估方法
目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近期研究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对患儿的肝肾、心肺等器官组织和血液、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防治具有关键意义。本课题的目的:1)主要是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BNP等数值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对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2)观察合理应用营养心肌药物对改善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时,血压水平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类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61例,年龄19岁-59岁,(平均48.48±7.1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