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空间光(Free-space Optical,FSO)通信所具有的通信速率高、发散角小、保密性强等优点,使之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其被《时代》杂志选为21世纪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在FSO通信中,湍流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通信的质量还会受到背景光噪声、散弹噪声、热噪声等影响,使得传输出错,甚至通信中断。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差错控制技术去保障FSO通信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针对近地中短距离高速FSO通信系统与基于Raptor10码的FSO通信系统两种FSO通信应用需求,根据应用环境的具体特点,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差错控制方案。并针对差错控制方案中的无速率码高速灵活的译码需求,设计了基于GPU的Spinal码并行译码器。相关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针对近地中短距离高速FSO通信系统,对基于PIN光电接收机与开关键控(On-Off Keying,OOK)调制下的非对称信道的噪声特性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用一种联合搜索算法来优化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码度分布的方法。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由搜索出的优化度分布构造的LDPC码的性能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CCSDS、802.11n、802.16e等协议中的LDPC码相比,本文提出的LDPC码优化度分布在基于PIN光电接收机与OOK调制的近地中短距离高速FSO通信系统更接近香农限,且表现出更低的错误平台和更长的瀑布区,可以有效提升该系统的纠错性能。  2.为保障FSO通信质量的同时,避免传统的重传技术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和缓存资源消耗,并随着信道的变化适配无速率码冗余符号的数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Q学习算法的Raptor10码译码策略。该策略采用以减少冗余符号和降低误码率为联合回报目标的Q学习算法,对接收端所接收的Raptor10码冗余符号进行动态调整,并随着译码经验的不断累积,自动提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固定冗余度Raptor10码和线性滤波算法相比,新方法有效减少了3%的平均冗余符号数量。  3.针对无速率码Spinal码在FSO通信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以提高译码速度,保证译码参数灵活性为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Spinal码译码器。该译码器方案采用并行计算编程架构CUDA,将译码开销计算并行化,并使用双调排序网络选出最优译码路径,在加速译码的同时,还使得译码参数灵活可变,与基于FPGA的译码器相比参数更灵活。测试结果表明基于GPU的Spinal码译码器与传统的基于CPU的串行译码器相比,降低了译码复杂度,译码速度提升了2倍以上。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流量和各种业务类型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网络上多播类应用的爆炸式增加,核心交换设备的性能已成为网络发展的瓶颈之一,其容量、速率及QoS保障都面临严峻挑战,研究新的交换
现有的定位技术,无论红外线、超声波、蓝牙、超宽带、WiFi还是地磁场等多种室内定位技术,存在系统成本高或者定位精度差等问题。其中,基于WiFi的定位技术,易受到室内环境的干扰,而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在全球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期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已经开始投入商用。协作通信技术可以克服无线通信技术中多径衰落的影响,极大的改善系统性能,一直是
物联网从提出到现在已经逐渐应用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信息服务是人们亟需的一种服务,也是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推广,数以
本文主要研究对环肋可展开天线结构的实际测量,由于天线尺寸比较大,由轻质柔性材料制作,且容易变形,考虑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本文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学和图像处理等前沿
信息化是我国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选择。当前的信息化进程存在以PC为代表的知识门槛高、价格门槛高、功耗高、资源利用率等问题。建立的云数据中心大都存在资源利用率相对
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和数据管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主要目标是从复杂数据环境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数据中不符合正常(期望)行为的离群点数据,为用户深入分析和理解数
滑坡灾害是我国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边坡进行长期的形变监测,分析其变形信息,研究边坡的形变规律和方向,实现对滑坡灾害监测,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成为我国乃至全世
人们的室内活动逐渐增多,据统计人们大约有80%的时间是待在室内的[1]。而传统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北斗等卫星定位无法完成室内位置服务,基于室内位置服务需求,室内
光传输网是电力通信网的骨干网络,也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完善传输网运行质量指标体系,提升评估指标的实用性,有助于提高电力通信网的效率。据此,论文以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为研究重点,展开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工作。论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通信网运行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吸收运行质量评估方面的经验,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确立了运行质量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采用可拓学评价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