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的对外交流与日俱增,在众多对外交流中,两会新闻发布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窗口,它使得其他国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在新闻发布会期间,译员必然会碰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如果翻译不当,就会造成听众的误解和困惑。这些表达的类型主要有:固定成语,谚语及惯用语,政策新词,网络新词,古诗和古语。交替传译主要包含话语理解和话语生成两个阶段,关联理论和适应理论为我们研究译者在两个阶段的心理提供了崭新视角。关联理论将交际视作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顺应理论则更侧重于人们在语言和策略上的灵活选择。由于这两个理论互补性较强,一些研究者便将他们合并形成新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将关联顺应模式应用于交替传译,并将其描述为两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即译员既是听众又是说话人。在关联顺应模式的指导下,译员通过适应讲话者和听众的背景、语言和物理语境来寻求关联,他们也充分利用假设、百科知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译员需要做出适应的几种情况包括:听众没有相似的认知或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语言包含特殊情感;适应中英文的语言风格。本文还对语言文化差异总结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直译、借用、直译加注、解释性翻译、意译、直译意译结合、增补、删减和句式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