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以进入合肥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小型座谈会、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合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是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子女教育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田野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田野调查资料,对合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合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入学难、教育费用高、超龄入学、继续教育缺乏等问题;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亲子互动缺乏、家庭教育不完整等问题;社会教育方面存在接受社会教育渠道不足的问题等。上述诸问题的产生皆是由国家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教育主体责任的缺失引起的,致力于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弱势教育地位的措施需要每个教育责任者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也不同于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下一代的成长,社会变迁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更关乎全社会较为关注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实践。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需要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来看待,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国民教育与民族文化传统包括宗教知识、民族文化等教育的统一。教育责任者可通过实践全纳教育、开发校本课程等措施来满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特殊需求,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使其能够享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