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废水预处理除油脱酚技术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g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化工废水是一类典型的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主要产生于煤气净化和煤炭热加工以及煤化工产品的精制过程,其中含有焦油、酚、氨氮、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因此研究煤化工废水预处理技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絮凝剂除油脱酚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自主研发了一种疏水缔合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AM-DMD-MMA),并将其应用于混凝-气浮工艺流程中,以提高煤化工废水油酚的去除率。本课题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总质量分数、阳离子质量分数、疏水单体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合成条件对聚合产物性质的影响。针对混凝-气浮处理工艺,系统研究了无机絮凝剂投加量、有机絮凝剂投加量、有机絮凝剂阳离子度、有机絮凝剂特性粘度、pH值、气浮时间、溶气压力、原水初始含油浓度、废水水质等工艺参数对煤化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条件的改变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决定着除油脱酚能力的好坏,阳离子度为16.1%、特性粘度为443m L/g的高分子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最好,且优于传统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于混凝沉淀法,固定无机絮凝剂PAC投加量在150mg/L,有机絮凝剂P(AM-DMD-MMA)投加量在10mg/L,pH值不做调整,原水的油、总酚和COD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57.3%、61.2%、56.2%;对于混凝-气浮法,固定无机絮凝剂PAC投加量在100mg/L,有机絮凝剂P(AM-DMD-MMA)投加量在8mg/L,气浮时间为8min,溶气压力为0.4MPa,系统对初始含油浓度相同的煤化工原水和模拟煤化工含油废水的最大除油率分别可达70.1%和75.4%。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在试井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内外都刚起步。本文描述了试井油藏模型识别专家系统(RMIESWT)原型的研制成果。以压力导数为基础,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视觉判断
地球在漫长发展演化过程中,q、μ<sub>n</sub>′的变化规律是内外动力地质联合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地球分异的动力;月球的q、μ<sub><</sub>sub>n</sub>′变化不大是因漫长的化
我国正面临两个根本转变,石油工业确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文中以我国后期开发油田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影响经济寿
应用性能优异的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对dA/dN计算中可能出现的A~N关系曲线形式进行了逐方次的拟合比较,确定出了最佳的A~N关系曲线形式。
本文综述考虑了影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诸因素:生产压降变化、非达西效应、油藏污染、裂缝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沿缝变化等;推导并建立了三维酸压油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
眉框痛,又名眉棱骨痛、眉稍痛、鱼尾痛。病虽小差,罹者颇苦,治不如法,则缠绵不已。轻则影响视力,重则引起头痛,久而不治,甚或铸成头风、痰厥等证。兹举三则。
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逐年增加,抗生素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土壤作为重要的环境介质,其抗生素污染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磺胺类抗生素作为全球最广泛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但是,全球有30%以上的湖泊(水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体的治理刻不容缓。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研究证明微生物或者沉水植物都能够有效地治理水体
世界企业实验室的统计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已占世界的第四位.包括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和电子等十多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在世界100个著名品牌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