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书商的介入,中国图书出版市场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被概括为这样一个连续的故事线索:起初,只有个体户类型的民营书商,他们一方面联系书源,一方面通过向出版社“非法”买进书号来“合法"出版图书,以分享原来只有国有出版社才可能合法赢得的利润。后来,随着国家管制机构对买卖书号行为惩罚力度的加大,书商改变了策略,更多地以一种图书公司(工作室)的形式出现,它们不再与出版社直接交易书号,而是由书商寻找和联系选题、策划组稿行为,由出版社提供书号以及其他技术和政策上的帮助,最后双方共同分享市场利润。近年来,为了节约双方重复讨价还价的成本,有不少书商长期挂靠出版社,分享了出版社的声誉,甚至与出版社做一样的工作,书商每年只需交给出版社一部分利润提成,以分得一部分出版市场的利润。
本文认为,这一线索的经济学实质是,随着中国改革制度境况的改观,在民营书商逐步实质性合法化的过程中,民营书商与国有出版社合谋方式及其效率的演化,改进了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出版社与民营厂商的相对地位、组成和绩效,进而影响了中国社会图书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同时很可能也改进了政府管制出版市场的运作方式。本文通过几个博弈模型来刻画不完全管制下的中国图书出版市场中,出版社与民营书商的合谋造成的图书市场低效率以及出版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