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药物流行病学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丹红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3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进行再评价,统计分析各个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表现和相关影响因素。明确丹红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3种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表现和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用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①对2009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6个省市37家综合性医院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集中监测,获取的数据,利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1:4匹配的方法选择对照,对已有的30888例丹红注射液的集中监测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每当发生1个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时,与该队列病例资料中未发生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匹配,确定匹配因素抽取对照组。②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郑州市3家三甲综合性医院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剂的所有住院病人的HIS数据和上报的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所有数据。采用1:4匹配的方法选择对照,对以上医院HIS系统提取的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喜炎平注射液为例,每当发生1个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时,与该队列病例资料中未发生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的相关因素进行配比,确定匹配因素抽取对照组。③根据丹红注射液的医院集中监测数据和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剂医院HIS系统采集信息的分析结果,明确丹红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3种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①使用丹红注射液30888例患者男女比例基本接近,男性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较大,占59.93%。其中6577例无体重和身高信息,其余24311例体重指数资料完整。正常体重指数者占41.80%。没有不良嗜好占80.9%。否认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者占84.06%,有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者占15.94%。否认家族过敏史者占94.07%,有家族过敏史者占0.31%,不详占5.62%。否认过敏性疾病史者99.13%,有过敏性疾病史者0.87%。符合其说明书中适应症者为17853例,占57.80%。超出其适应症者13035例,占42.20%,涉及病种有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过敏性紫癜、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关节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此外,绝大多数(95.4%)患者有不超过三种的用药适应症,有4.6%的患者有三种以上的适应症。纳入病例中有辨证者12290例,占39.79%,与西医院相比,中医院辨证率达到95.0%。患者为首次使用丹红注射液的占51.44%。合并使用1到4种中成药物的患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0.5%,其次为合并使用药物5到9种的患者,占总病例数的33.3%,合并使用15种药物以上的患者最少,仅占1.2%。医院集中监测法收集到丹红注射液adr最终确定为108例,发生率为3.50‰。发现的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的损害,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心外血管损害为多见,占68.35%。新发现的不良反应有18种,表现为多汗、皮肤湿冷、浅静脉炎、过敏性紫癜、血管扩张/舒张、眼出血、眶周水肿、无力、胸痛、焦急不安、胃肠胀气、胃溃疡出血、紫绀、低血压、高血压、局部麻木、关节病、耳鸣。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多为速发型,多在1小时内出现。最短的在用药1分钟后出现。成组设计不良反应发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性别、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过敏性疾病史、中医辨证、首次使用丹红、用药天数和溶媒种类7项。这7项的分析结果p值均达显著性水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匹配不良反应发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性疾病史、中医辨证、是否首次使用丹红、用药天数、溶媒种类7项。在这7项的分析结果中p<0.05有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过敏性疾病史、中医辨证、用药天数,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使用喜炎平注射液27773例患者病例中,发现与喜炎平注射液相关adr/ade仅有2例,不足以进行巢式病例分析研究。③本次研究23441例数,发现与痰热清注射液相关adr/ade2例,不足以进行巢式病例分析研究。结论:①医院集中监测法获取的丹红注射液adr发生情况:丹红注射液adr发生率为3.50‰,属偶见级别,临床使用安全;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重最大;adr严重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均预后良好;adr多在1小时内发生,多为速发型。②丹红注射液的adr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性别、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过敏性疾病史、是否首次使用丹红、溶媒种类,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予以密切关注。③丹红注射液利用医院集中监测法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最为全面细致,利用医院his系统提取数据的全面性较之略有不足。本研究中,其余2种中药注射剂经自发呈报获取的adr信息存在缺失滞后,无法与医院his提取数据有效结合。④医院集中监测法能够及时收集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信息,相关数据全面,有利于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的进展。自发呈报的不良反应信息如果能够与医院his系统提取信息及时有效地结合,可以运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开展其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⑤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对于发现adr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效力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